劳动合同生效时间前取消算违约吗(劳动合同没生效之前可以取消合同)
劳动合同还没到期终止合同算违约吗
不算违约,如果没有到劳动合同规定的日期,员工想要进行离职的话,只要员工提前30天进行通知,或者是在试用期间提前三天进行通知即可进行离职。但是要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才能够正式进行离职。
不算,劳动合同是双方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条款对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必须遵照履行,劳动合同期限也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但是劳动者有权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到期之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主要是因为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法律直接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虽然直接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单方面的劳动合同解除权,但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为了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所以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一定的程序的,这个辞职的程序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要提前三十天通知,试用期的要提前三天通知。劳动者在享有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时,也应当依法照法律规定遵守解除劳动合同程序,即劳动者在正式用工期应当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主要目的是便于用人单位能有只够的时间补充劳动者离职的岗位空缺问题,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要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因为通知的时间直接关系到解除劳动合同期限的起算时间,也关系到劳动者的工资计算,所以必须采用有效严谨的方式来表达,这是对双方利益的保护,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不过大家要注意了,这里的书面形式,可不仅仅指以纸张记载的形式,根据规定的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所以在实务中除口头形式外,其它的形式基本上都可以称为书面形式。比如用EMS快递的方式寄送辞职通知书、向单位邮箱发送电子邮件、主管领导发送辞职短信等,这些在实务中都可以构成有效的方式。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如果单位有关于辞职的规章制度的,还应当按单位规章制度办理,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不做满三个月就不能辞职或者要经过批准等,这样都是无效的制度,可以不用遵守。
违约金在普通的经济合同中比较常见,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在实务中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约定高额的违约金,其中最常见的是对劳动合同的期限约定违约金,用人单位为了避免劳动者经常辞职给单位带来利益上的影响,所以约定在合同期限内辞职要支付非常高的违约金,以达到拴住劳动者的目的。
如果劳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用人单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二是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具备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这是因为用人单位提前对劳动者进行了投入,使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得到提升,用人单位让劳动者接受培训的目的也是在于劳动者能为单位履行合同期限内的劳动,如果劳动者期限未满就提出辞职,这样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相应的损失,所以通过这样的约定以达到平衡双方利益目的。
但是,用人单位在获得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约定违约金的前提下,违约金的约定和适用是有限制条件的,从上面条文分析来看,主要是违约金数额的限制:一是劳动者违反合同期限,在接受培训后尚未上岗就离职的,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二是劳动者履行了部分劳动合同期限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员工缔结劳动合同之后,员工如果想要进行离职的话,是不需要有用人单位进行同意的,只需要向路人单位进行书面通知,并且提前30天告知即可。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员工进行支付违约金,这是属于违法行为。
合同生效当天取消劳动合同违约吗
合同生效时间前取消一般不算违约。但如果有有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等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的,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没有上述情形的,不需要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五百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三)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
《民法典》第五百零一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或者信息,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未履行劳动合同算违约吗?
属于违约责任,应该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于核心地位。这一制度是保证当事人全面准确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措施。
一、如果不按合同约定履行属于违约吗?
属于违约责任,应该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违约责任制度是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于核心地位。这一制度是保证当事人全面准确履行合同义务的重要措施。
二、合同没有订立,但一方因此遭受损失能不能要求对方赔偿?
一定条件下可以。《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五百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三、不履行合同义务需要承担什么违约责任?
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57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580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2)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3)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第584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签订的合同,应该有律师在场,证明其合法性以及法律效力,并且应该注明违约责任,当不按照合同履行相关义务时,应该对照当前合同的内容及违约责任,划分赔偿金。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应该对合同条款有所了解。
劳动用工合同还没到期,提前30天辞职,需要赔偿违约金吗?
劳动用工合同还没到期,提前30天辞职,一般不需要赔偿违约金,除非合同约定服务期;
1、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合同未到期辞职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了,
2、至于赔偿问题,一般来说是不用赔偿的,在下面的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
(一)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二)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签了合同不想去上班了算违约吗
1.签完合同不上班会违约吗?
签完合同不上班就是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除特殊情况外,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违约责任是如何构成的?
违约责任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行为,即当事人一方必须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这是构成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违约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关系中。违约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已经存在合同关系。
(2)过错,即违约方主观上有过错,这也是违约责任的主观要件。当事人违约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不可抗力、对方违约等。如果违约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当事人不能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只是由违约方的原因造成的。
(三)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其他不利后果。从权利的角度看,只要有违约行为,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就不能实现或不能完全实现,其损失已经发生。
(4)因果关系,即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违约方承担的赔偿责任以其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为限。对于合同对方的其他损失,违约方自然没有赔偿的义务。
签的劳动合同没到生效期就走人算违约吗
法律分析:算违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二条 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请求对方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