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名词解释(行政回避制度名词解释)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2.11
544
刑事诉讼法解释回避的概念是什么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刑事诉讼法中回避的概念刑事诉讼法解释回避的概念是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刑事诉讼法回避的概念1、回避的概念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该案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活动制度。

刑事诉讼法回避的概念

1、回避的概念

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该案诉讼活动的一项诉讼活动制度。

2、回避的种类

(1)自行回避

(2)申请回避

(3)指令回避

3、回避的理由

回避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五)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4、回避人员的范围

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加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5、回避的程序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三、刑事诉讼中的辩护

1、辩护的概念

刑事辩护是指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犯罪嫌疑人的、被告人的指控,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事实和理由,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2、辩护的种类

(1)自行辩护来源:考试大

(1) 委托辩护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2) 指定辩护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刑事诉讼法中回避的概念

刑事诉讼法解释回避的概念是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解释回避的概念是什么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西方传统的诉讼理论中有一项著名的“自然公正”原则,即要求任何人不得担任自己为当事人的案件的裁判者,否则由其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而,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回避也主要在法庭审判阶段适用。

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持或参与诉讼的进行。

回避的意义

(一)确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

这是回避制度的实体意义。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确保公安司法人员在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正确适用刑事实体法,使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到公正的定罪和判刑,使无罪者免受定罪和判刑。为实现这一目的,公安司法人员必须尊重案件事实真相,收集对被告人有利和不利的一切有关的证据,并对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能力作出适当、冷静、客观的判断。但是,如果侦查、检察或审判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有着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以至于对案件产生了先人为主的预断或偏见,或者可能徇私舞弊、枉法追诉或裁判,那么案件的事实真相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揭示,而且还可能被该公安司法人员掩盖起来,以至于酿成冤假错案。建立回避制度,使与案件或当事人存有法定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公安司法人员及时退出诉讼过程,将有利于保证案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处理,避免案件错判、误判的发生。

(二)确保当事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到公正的对待

这是回避制度的程序意义。刑事诉讼不仅要产生公正的处理结果,而且要使当事人各方均受到公正的对待。这一诉讼目的要在刑事诉讼过程——而不是结果——中得到实现。为确保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法律必须建立一种旨在使公安司法人员中立无偏的机制,回避制度即为这一机制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确保那些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不当关系的公安司法人员及时退出诉讼的进程,当事人各方才可能免受其偏袒、歧视或其他不公正对待,从而平等地、充分地享受诉讼权利、参与诉讼活动。回避制度正是通过对公安司法人员中立性以及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参与性的维护,来确保刑事诉讼过程的公正性的。

(三)确保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尊重

西方诉讼理论中有一著名的箴言:“正义不仅要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都能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公安司法人员如果与案件或与当事人存在某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特殊关系,或者当事人有根据怀疑某一公安司法人员有这种关系,那么这名公安司法人员将很难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他所主持或参与的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合法性也会受到当事人的怀疑。回避制度的实施,使当事人拥有对他们不信任的公安司法人员申请回避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当事人拥有对主持或参与案件侦查、起诉或审判的公安司法人员进行选择的权利。这会消除当事人对公安司法人员的不信任感,有助于他们对司法程序和裁判结果的尊重和自愿接受,即使这种结果事实上对其不利。同时,回避制度的实施及其所保障的程序公正价值,还可唤起社会公众对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过程的普遍尊重,从而有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主要指的是有一定权力的人并且跟案件当事人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案件的受理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这一类人不可以参与案件的执法。这样可以看的出,我国法律的严谨,也证明了我国的法律在人人面前都是平等的。

民事诉讼法中刑事回避名词解释

民事诉讼法中刑事回避是该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有: 在当事人提出避申请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请的决定期间,除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外,被申请的人员应暂停执行有关本案的职务。法院决定同意申请人避申请的,被申请避人退出本案的审判或诉讼;

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

扩展资料:

由其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而,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回避也主要在法庭审判阶段适用。

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持或参与诉讼的进行。

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是什么

《 刑事诉讼法 》第28条对回避的理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人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 证人 、鉴定人、 辩护人 或者诉讼 代理 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注意:“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行政拘留最长多少天(行政拘留要穿囚服吗)

一、行政拘留最长期限 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中。根据该法规定,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为15日。然而,由于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惩戒,因此 ...
2023-11-06 18:30

哪些情形的,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包括)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包括哪些法律主观:1、 司法鉴定人 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 诉讼当事人 、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简述司法人员需要回避的情形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 ...
法律百科
311热度

行政拘留期间绝食的怎么办

作为专业律师,我将从法律角度对行政拘留期间绝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在中国,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于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性措施。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行政拘留最长可以达到十五日。如果在行 ...
2023-11-21 12:03

刑事诉讼回避制度名词解释(行政回避制度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法解释回避的概念是什么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刑事诉讼法中回避的概念刑事诉讼法解释 ...
法律百科
544热度

被行政拘留后怎么给家里撒谎

在面临被行政拘留的情况下,不少人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向家里人撒谎,掩盖自己的真实经历。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撒谎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在此,我将从专业律师和当事人的角度,详细分析解答这个问题 ...
2023-11-20 15:46

政府部门如何应对行政诉讼(如何应对政府部门检查)

行政机关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 ...
法律百科
144热度

申请行政复议律师费一般多少(行政复议成功但已拘留完怎么办)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特定行政行为不服,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提起的一种诉讼行为。而申请行政复议律师费则是指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委托律师提供法律服务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本文将从专业律师专家的角度,通过案例分析,探讨申请行政复议 ...
2023-11-06 19:48

民事纠纷刑事纠纷行政纠纷的区别(民事纠纷和刑事纠纷的区别)

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区别法律分析:1、案件性质不同,民事诉讼管辖民事纠纷(就是民告民),刑事诉讼负责刑事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官告民),行政诉讼主管行政纠纷(民告官),(七)、审理对象及判决不同,行政诉讼主要是法律审,法院审理的重点是 ...
法律百科
727热度

行政拘留录过口供几天通知拘留(行政拘留决定书不签字能拘留吗)

录过口供几天通知拘留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规定说录口供多少天就必然会被通知拘留”,一般需要视具体的案件情况而定”,录口供后也是有可能不用被公安机关拘留的。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当中,117条明确的规定不需要进行逮捕的人员,可以传唤进行讯 ...
2023-12-28 11:35

刑事诉讼的主体有哪些(刑事诉讼的主体有哪些及各自的智能)

三、刑事诉讼主体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主体除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外,还包括犯罪嫌疑人 ...
法律百科
568热度

合伙人制度有哪些优点(合伙人制度有哪些优势)

合伙人制度的优势有哪些合伙人制度的优点有以下:1、合伙人的财产和资本能得到合理配置。2、因为合伙企业由合伙人承担合伙失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够自我约束控制风险。3、入伙条件和程序简单,合伙企业内部有一定自治性。4、能够激励合伙企业妥善经营 ...
2023-12-28 11:33

处罚实务中的回避问题

」注2:新《行政处罚法》下“主观过错”条款在信息通信执法中的适用例如,依据《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定》(2011)第21条的规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当事人在信息披露违法事实所涉及期间,由于不可抗力、失去人身自 ...
法律百科
437热度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被行政拘留?

作为一个公民,了解自己是否被行政拘留是非常重要的。行政拘留是指有关部门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人采取非刑事法律制裁措施,属于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行政处罚方式。下面从律师和当事人两个角度,详细分析解答该问题。 从专业律师角度分析: 1. ...
2023-11-16 16:52

名词解释债权人的撤销权(债权人的撤销权四个要件)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什么含义法律分析:法律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权人撤销权行使的效力1、债权人:债权人有权要求法院撤销债务人处分财产的行为,该法第七 ...
法律百科
344热度

行政复议期限是多少天(行政复议输了要追责)

在中国行政法律体系中,行政复议是一种法定的行政救济程序,用于解决政府行政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情况。行政复议是行政司法以外的一种重要行政救济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行 ...
2023-11-06 19:56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

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法律分析:行政处罚只能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 ...
法律百科
225热度

行政复议立案后怎么办手续?

作为专业律师: 在行政复议立案后,当事人和律师应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手续。以下是具体的分析解答: 1. 准备相关材料: 当事人应准备好行政复议申请书、当事人身份证明、相关证据和证明材料等,以及律师代理委托书(如有委托律师)。对 ...
2023-11-17 20:08

行政拘留最多罚款多少钱(行政拘留一般罚款多少钱)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六十六条 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 ...
法律百科
547热度

拖欠工程款的行政责任是什么(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责任)

A: 拖欠工程款的行政责任是指企业或个人未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工程款项,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是对工程建设参与者(如农民工)权益的侵害,同时也违反了信用和公平原则。行政责任通常由政府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制裁 ...
2023-12-05 13:24

假冒他人专利名词解释(假冒他人专利名词解释是什么)

依照 专利法 和刑法的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直接责任人员还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法律客观:导读——假冒他人专利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其专利标记的行为《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 ...
法律百科
540热度

赔礼道歉属于行政责任吗(赔礼道歉属于什么责任)

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有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补救性行政责任的形式较多,主要有:认错道歉、恢复名誉、消除 ...
法律百科
535热度

行政机关能否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处罚决定书

无论采用何种送达方式,当事人应当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行政复议,2. 邮寄送达:即由行政机关通过邮寄的方式将决定书送达给当事人,需要注意保证信封加盖发件人公章,并在邮戳上注明日期,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方式包括:当事人 ...
法律百科
710热度

刑事诉讼监督包括哪些(刑事诉讼监督包括哪些内容)

一、现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立案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修改后的刑诉法实施前,由于缺乏明确的立法规定,立案监督一直处在探讨争论和试点摸索之中,刑诉法修改后,尽管从立法上确认了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权,但由于规定不够 ...
法律百科
642热度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法律思考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因 拖欠劳动报酬 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 ...
法律百科
3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