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多少天2021年新规定男(产假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吉林)
江苏省产假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
在2021年的时候,江苏省相关部门就修订了《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然后正式通过审批,在2023年2月份10日正式公布并实施,其中正式推动实行父母育儿假制度、产假、护理假和育儿假的具体实施办法。
1、女性员工的产假
条例中国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计划生育的夫妻,在原先可以享受国家规定98天产假基础上,延长了60天的产假,所以现目前江苏省的产假=基础产假98天+延长60天产假=158天。其中难产的可以增加15天;生育多胞胎的可以增加15天,多生育一个就多在呢个价15天;其中还支出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延长产假假期。
2023年2月10日前女方已经享受完毕原规定产假的,不再享受《实施方案》规定的30天延长产假。《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24条明确规定,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延长的产假假期,也就是说休假期间如果与国家法定休假日发生重合,可以继续休假,把失去的国家法定休假日补回来。
2、男性员工的陪产假
或拿 符合生育规定的夫妻,在女性休产假期间,男方还享有不低于15天的陪产假。
3、育儿假
育儿假指的就是在子女未满3周岁之前,用人单位基昌必须给予在职员工一定的育儿假,主要是增加子女和父母的相处时间。而江苏省规定的是夫妻双方每年分别享受10天的育儿假衫锋搭。
4、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
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后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每年享受5天的带薪护理假。可以一次性享受,也可以分次享受。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带薪护理假应向用人单位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证、父母身份证件、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住院证明等资料。
浙江男员工产假多少天2021新规定
法律主观:
男的是没有 产假 的,但可以享受 陪产假 。根据各个地区的相关规定,享受陪产假的天数也有所不同。 《 北京 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 女职工 ,按规定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十五天。女职工及其配偶休假期间,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降低其 工资 、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 聘用合同 。 女职工经所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
法律客观: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条
2016年1月1日以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下列福利待遇:
(一)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
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
(二)男方享受十五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广西男方陪产假国家规定有多少天
法律分析: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陪产假国家规定为女方增加产假五十日,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五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广西省计划生育条例》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女方增加产假五十日,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五日。休假期间的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其工作单位不得扣减。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生育保险相关规定发放;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所在单位参照生育保险标准发放。
江西陪产假多少天
江西陪产假30天。关于产假、男方陪产假:
1、2021年9月29日(含)之后生育子女的,生育后享受产假188天、男方护理假30天;
2、2021年9月29日(含)正在休产假(或男方护理假)的,产假延长至188天,护理假延长至30天;
3、2021年9月28日(含)之前已经休完产假(或男方护理假)的,不再补假。
《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三十一条
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结婚、生育的夫妻,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增加婚假十五日;增加产假九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三十日;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给予夫妻双方每年各十日育儿假。假期工资和奖金照发,福利待遇不变。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惠民政策时,应当优先考虑计划生育家庭。
2021产假最新规定
2021年我国对于小产假的规定如下:如果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而流产的可享受15天的假期。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假期。假期休满之后,如果身体还没有恢复,不能够正常工作的话可以申请病假,公司会按照职工患病的情况进行处理。
【法律分析】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个人建议】
各省市对小产假的规定天数是不一样的,所规定的工资计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最好是咨询当地有关部门。人工流产也算是小产假,也可以享受正常的产假天数。除此之外。只要我们女方在产假期间,男方也可以向单位申请15天的护理假期。
【法律依据】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凡是符合以上这些关于产假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女职工,应享受自己的工资待遇。同时,任何单位也不得以产假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工资待遇,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企业女职工,如果单位给上了生育保险的,产假期间的工资,由生育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没有给女职工上生育保险的企业,由企业支付工资。这里说的是基本工资。其他附加工资因各企业经营状况不同,规定不同,是否计发由企业定。
广东男的产假多少天?
2022年广东省产假最新规定,广东省产假多少天?在2021年10月1日的时候,广东省新修订的《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已通过,与旧版的相比支出真的很多,其中最让人关心的就是男女职工的产假都是延长了,这一假期的延长,让很多纠结要不要生育的家庭走向了备孕之路。当然,有的人可能还没有清楚的了解到这次生育条例的改变,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总结了关于广东省的产假新规定。
2022年广东省产假新规定
新修订的《广东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在2021年10月1日的时候正式开启,此次不仅增加了80天的生育假、男性的陪产假也增加了5天等等,下面是具体的明细。
1.国家固定的产假为98天,而为了顾及积极合法生育,现目前将广东的产假延长了80天,即现在广东省的产假天数现目前为178天;
2.如果是难产的还会增加30天的产假,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小宝宝,就增加15天的产假;
3.对于没有成功妊娠的,未满4个月的,产假可能有15-30天不等;
4.为满7个月终止妊娠的,享受42天的产假;
5.怀孕满了7个月终止妊娠的,可以享受75天的产假;
6.男性的陪产假也从10天延长至15天,可以一次性休完,也可以多次休;
7.同时还增加了育儿假,在子女未满3周岁的时候,夫妻每年可以各自享受10天的育儿假。
现目前广东省产假为178天、陪产假15天、育儿假夫妻每年各10天,而且按照固定,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规定假期内照发工资,不影响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女职工按照规定休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假的,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参加生育保险或者欠缴生育保险费,造成女职工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广东省及所在统筹地区规定的生育保险待遇标准向女职工支付费用;其中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原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还应补足差额部分。如果说职工没有参与生育险,依法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职工依法享受假期前参加工作未满12个月的,按其实际参加工作的月份数计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生育津贴由用人单位统一申领,职工不可以同时享受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已包含在职工产假或计划生育休假期间的工资里面,但生育津贴高于原工资的部分用人单位也要支付给职工。
总的来说,现目前广东省关于产假的这一部分细则都是在这里的,当然因为每个人所在区域和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具体的实施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个就建议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负责单位人事,或者是当地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