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收走劳动合同违法吗(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公司签了合同收走合同合法吗
法律分析:公司做法违反了《劳动合同法》规定,该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因此,公司不给劳动合同给劳动者是违法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不给劳动合同算违法吗怎么赔偿
签了劳动合同没给的一般也不需要对员工进行赔偿,除非是已经给员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单纯的因为公司把两份劳动合同全部都收走的这种做法去申请经济赔偿的话,一般是不会支持的。但是自己当时就应该和公司索要一份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合同都是劳资双方各保存一份的。
一、签了劳动合同没给怎么赔偿?
用人单位不将劳动合同交付劳动者属于违法行为,签订劳动合同之后,单位没有将合同给员工,在没有造成员工损失的情况下是不需要补偿的。但是单位辞退员工,是需要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可能需要支付员工经济补偿或者赔偿的。
企业辞退员工,根据辞退的原因不同相应的补偿也不同。无故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性补偿。合同到期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单位经济性裁员,辞退员工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员工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单位不需要支付补偿。在试用期被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辞退,单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性补偿的。员工达到退休年龄者,是没有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签完劳动合同公司不给我应该怎么办?
1、如果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后,未给劳动者一份的,可以要求公司给一份的。
2、《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劳动合同法当中也提到,如果说用人单位不将劳动合同给劳动者一份的话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没有具体的规定这种行为就必须要对职工进行赔偿。可是,当初签完合同就不应该让公司把两份合同都收走,如果在自己明确表示要留一份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公司还不同意的,可以尽早结束这种不正规的劳动关系。
离职的时候,公司要求把劳动合同上交,合法吗?
不合法。劳动合同签订后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合同,公司没有权利要求劳动者上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在离职时不需要上交公司。如有必要可暂交由公司人事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在劳动合同上加盖作废章。但是最终劳动者本人必须持有一份,并且用人单位自己那一份必须留存二年备查。
法律分析
劳动者拥有的劳动合同属于劳动者本人,单位不需要也不得收回,不管是劳动者在职还是离职都没有权利收回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离职时应当开具离职证明,离职证明具有证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不需要专门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这既是对合同主体双方的保障又是一种约束,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因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稳定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劳动合同两份都收走吗?
1、公司这样做是违法的,劳动合同应该一式两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保存;或者一式三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分别保存,劳动管理部门备案一份。
2、劳动合同的末尾一般有这样的条款:本合同一式两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一份。所以用人单位收走劳动合同又构成违约。
3、主要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1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所以,你可以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并赔偿期间你的损失。
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合法吗
如果你也在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那你当时必须要意识到公司这种做法是违法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你自己本人必须要有一份,你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向公司提出你的疑惑与不满。
我们在找工作时,确认开始工作之前需要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但是有的人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根本不注意,然后两份合同全部被收走,像这种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的情况,公司是违法的。那么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合法吗?
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合法吗
如果你也在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那你当时必须要意识到公司这种做法是违法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你自己本人必须要有一份,你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向公司提出你的疑惑与不满。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要判断是否是合法企业,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单位地址、电话要知道,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工商登记信息获取,同时,要求将这些内容明确写在合同中。
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案例之一:张某家住北京海淀区四季青桥附近,她到离家很近的一个连锁超市应聘就职。过了一段时间,公司将她调到远郊大兴的连锁店工作,因而产生纠纷。因合同上只写了张某要在北京工作,使这起劳动争议案的焦点是合同约定的工作具体地点不详,导致败诉。案例之二:赵某应聘某汽车厂担任总装调试工,这是技术活儿,工资较高;后来,企业将他调到一个非技术的低薪岗位,他不愿干,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后,合同上写的是担任“操作工”,这是一个范畴很广的工种,没有明确具体的工作性质,导致争议败诉。
3、劳动报酬要定清楚,避免口头约定。如标准工资是多少?有没有奖金?奖金是根据什么标准发放的?这些数据一定要在合同中体现,不要轻信老板的口头承诺。案例:小李到一家私企工作,合同上的工资是每月一千多元,老板承诺他每月能拿到两千多元的工资。工作几个月后,小李拿到的还是每月一千多元,因而产生纠纷。最后,因老板口说无凭,小李没有得到他希望的报酬。
4、关于试用期的问题要特别注意。法律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仅约定试用期的合同是无效的,试用期结束就要求劳动者走人是耍赖;在试用期间,用人单位不得无理由解除劳动关系;除非劳动者不符合招聘条件,才能走人。
5、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要明确,是现金还是通过银行支付到账户中。有的单位采取扣发员工一个月工资的方式拴住劳动者,这种行为不具有法定效力。如果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被扣发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解决问题。
6、劳动者工作时间与工作条件要明确,有的劳动者为多挣钱,默认了企业要求严重超时的加班加点,这是违反劳动法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工资争议案就是因此而起。此外,工作的环境有毒有害,尤其是化学性的制革、制鞋行业企业,还有机械加工行业可能给工人带来的机械性伤害的工作环境,都要在合同中对环境危害可能造成的伤害明确表达出来。
7、社会保险约定。有的企业以“不办社保可以多领工资”的说法,来误导劳动者主动选择放弃社保。律师提醒劳动者:对于社保问题要有长远的考虑,工作时间越长,这个问题就越大,它涉及到养老的问题;一旦发生工伤意外等,最快速的解决方式是先通过劳动者购买的社会保险,快速选择走工伤保险补助的绿色通道救死扶伤。因而,有了社保就等于有了保障。
8、不要签空白合同。空白合同是指企业为应付检查,拿出空白合同,先让劳动者签名、按手印,走一个过场,劳动者也不拿合同当回事,有的合同甚至没有盖章。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这类合同是无效的,同时,劳动者的维权成本高昂。
9、有些合同约定了不合法的内容,如女职工不得结婚生育、因工负伤的“工伤自理”,要求劳动者签订生死契约等,这些条款在法律上无效,劳动者可以拒签。
10、劳动合同盖章后,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要各保管一份。劳动合同是发生劳动争议时,劳资双方可出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凭证。在办理的工伤案件时,因劳动者手头没有劳动合同,在要求用人单位赔偿遭到拒绝的案例不在少数。有的企业在合同签订后,把两份合同都收走,发生争议时,劳动者手里没有合同,单位可以不承认有此人。
如果你也在签订劳动合同后被公司全收走,那你当时必须要意识到公司这种做法是违法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你自己本人必须要有一份,你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正当的权利,向公司提出你的疑惑与不满。
劳动合同都在公司手里请问合法吗
劳动合同都在公司手里不合法。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签订两份,若当地劳动局要求备案的应当签署三份。一份由用人单位保留,一份由劳动者保存。我国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如果用人单位将劳动合同全部收走是不合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申请公司返还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我入职时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可是公司把两份劳动合同都收走了,没有给我一份,公司的做法合法吗?
是属违法的,可以寻求相关部门帮助,一般来讲劳动合同签订后应一式三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在鉴证劳动合同时,鉴证部门留存一份。因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签订劳动合同的份数应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来确定,至少要保证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各有一份。
法律分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离职时公司把个人手里的那份劳动合同要回去违法吗?
公司没有权利要回劳动者手里的合同,劳动者可以不给。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各执一份劳动合同,所有权属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用人单位想要要属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是有权利不给的,这谈不上违法的问题。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在离职时不需要上交公司。如有必要可暂交由公司人事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在劳动合同上加盖作废章。但是最终劳动者本人必须持有一份,并且用人单位自己那一份必须留存二年备查。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的主体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主体与其他合同关系的主体不同:其一,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其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离职后单位要收回劳动合同这样合法吗?
离职后单位要收回劳动合同这样不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 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八条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法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并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离职时公司是否有权收走我手中的劳动合同???
公司无权收回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想要要属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是有权利不给的。劳动合同是对合同主体双方的保障也是对双方的一种约束,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没有权利收走劳动者的合同。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劳动合同的份数,通常情况下至少一式两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歌各执,二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建议劳动者手中至少保留一份,及时发生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至法院时将对自己有利。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法定形式,用人单位不与员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就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载明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和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等基本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