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位权中抗辩权行使的法律依据是怎么规定的
代位权行使中如何行使其抗辩权
代位权中的抗辩权应由相对人对债权人主张。在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债权时,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权可以转向债权人行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代位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
所谓代位权,是指当债人怠于行使其对于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所谓抗辩权,又称异议权,是对抗对方的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
依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以法律规定的抗辩事由为依据,以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存在和有效为前提,这一权利的行使可以造成对方请求权的消灭或者使其效力延期发生。
所谓代位权,是指当债人怠于行使其对于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有害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所谓抗辩权,又称异议权,是对抗对方的请求权或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
依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抗辩权是指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以法律规定的抗辩事由为依据,以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存在和有效为前提,这一权利的行使可以造成对方请求权的消灭或者使其效力延期发生。
代位权次债务人抗辩权能否主张?
一、代位权 诉讼 中次 债务人 可以主张抗辩权 在代位权诉讼中,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 债权人 主张。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经审查异议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债权人的起诉。 既然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诉讼,那么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就有权对债权人行使,否则对次债务人是不公平的。该条文中的“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实际上是指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次债务人还有权对债权人行使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权,而且债务人没有行使自己的抗辩权,次债务人仍有权行使,否则,对次债务人同样是不公平的。 二、 债权人代位权 诉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代位权仅限于以诉讼的方式行使; 2、债权人为原告、次债务人为被告,债务人可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列明; 3、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为 管辖 法院; 4、债权人胜诉的, 诉讼费用 由次债务人承担而非债务人,其他必要费用如差旅费、 律师 费由债务人承担; 5、因仲裁条款的相对性,即使债务人、次债务人间的合同约定了仲裁协议,不妨碍债权人以诉讼的方式行使代位权; 6、代位权诉讼所涉及的主债权和次债权应均不超过法定的 诉讼时效期间 ,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均发生 诉讼时效中断 的效力。 三、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后,次债务人能否向债务人清偿 债务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如允许次债务人擅自向债务人再予履行,将导致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债权人无法优先受偿,无疑会使其利益受到损害,亦将使代位权制度丧失存身之本。 如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期间要求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其应告知法院或债权人,法院亦可通过提存等方式保全该债权。在没有征得法院或债权人同意其履行前,次债务人对此应负有忍受义务。 如其擅自向债务人履行债务,对由此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在代位权的诉讼过程中, 代位权次债务人抗辩 权是受到法律的支持的。应该注意的是,在诉讼过程中,次债务人便不能再对债务人履行债务了,如果在此期间债务人擅自偿还债务而造成了债权人的损失,次债务人应当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到。
抗辩和反诉的法律规定
法律主观:
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台湾民法学者洪逊欣先生认为,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尤其是拒绝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对抗权。,梅仲协先生认为,抗辩权就是因请求权人行使权利,义务人有可以拒绝其应为给付的权利。,而另一位学者郑玉波先生则认为,抗辩权属于广义的形成权,是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但又不以请求权为限,对于其他权利的行使,也可抗辩。,从以上学者对抗辩权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抗辩权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抗辩权是指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的对抗权,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权利是否为请求权在所不问。而狭义的抗辩权则是指专门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亦即权利人行使其请求权时,义务人享有的拒绝其请求的权利。,(一)签订合同之前,是可以事先约定定放弃抗辩权的。,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3、不安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止履行。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部分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用;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二阶段为解除合同。当事人依照上述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不安抗辩权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当后履行债务一方满足我国规定情形时,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即先履行债务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销售合同中,通常销售方应当现行履行交付货物或提供服务法律义务,为先履行义务方,在符合上述合同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交货或提供服务。但在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中,有可能因对买方履行能力基于不充分证据对买方履行能力做出错误判断,在不具备行使条件下中止履行导致违约行为并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也有可能因为没有按照合同法规定的方式行使非但无法保障自己的权利,反而引发如损害赔偿责任等法律责任风险。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第五百二十八条 【行使不安抗辩权】当事人依据前条 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 债务 ,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 解除合同 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 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 【行使不安抗辩权】当事人依据前条 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