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抵偿债权债务人失踪怎么办
欠债判决后找不到人怎么办
法律主观:
一、找不到欠债人债权人怎么办
对于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案件,债权人追讨借款有以下两条法律途径,可供选择:
(一)债权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追讨借款。
债权人起诉时,应当到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该借贷关系存在,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受理条件,人民法院就会立案受理。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受理后一般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露面,法院对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作缺席判决,判决生效后,尽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只要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仍可采取拍卖债务人的房屋等财产的办法,来为债务人清偿债务。
(二)由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债款。《民法典》第四十条【宣告失踪的条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同时规定:第四十二条【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失踪人的财产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担任财产代管人的人代管。代管有争议,没有前款规定的人,或者前款规定的人无代管能力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
(三)债务人恶意逃债,下落不明的,可以按照诈骗犯罪提出控告,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司法实践中,不少骗子利用合同形式、以公司名义租用地方骗取供应商的货款,然后一走了之,给债权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债务人的行为,已经不是商业上的欺诈和拖欠,而是骗取财产目的的诈骗犯罪。债权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刑事控告受理后,就不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二、债权人可以到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吗
(一)在破产法上,债权人申请不具有集体诉讼的性质,是不能代为全体债权提出申请债务公司破产。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只能行使自己的请求权。因此,按照破产法的规定精神,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须为具有财产给付内容的请求权。直白地说,就是债权人申请债务公司破产清算的目的是能拿到钱,不能折抵成钱或不是欠钱的,不可以提出要求破产申请。
2、须为已到期的请求权。当债务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才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否则,不管债务公司是否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债权人一般不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的。
3、债务人确实存在不能清偿债务的事实。如不存在这种事实,债务人有支付能力或履行债务的能力,仍未按期清偿债务的,属于一般债务纠纷。
(二)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形式条件:
当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债务公司破产清算的,应当向法院提供以下资料:
1、债权发生事实及有关证据;
2、债权性质与数额;
3、债权有无财产担保,有财产担保的,应当提供证据;
4、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有关证据;
5、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授权部门同意其申请破产的意见;
6、人民法院认为依法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债务人找不到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债务人找不到,可以去法院起诉,但要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受诉法院管辖和属于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三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第一百四十七条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房产抵押给私人贷款到时候钱还完了找不到人怎么办呢
房产抵押给私人贷款到时候钱还完了找不到人可以报警通过法律途径找人。
民法典规定,私人之间进行借款时,以房屋作为抵押物的,如果签订抵押合同,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抵押合同要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1、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
2、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3、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等情况。
4、担保的范围。
第四百零二条 【不动产抵押登记】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
债务人失踪联系不到怎么办
法律分析:债务人失踪了,可直接起诉。在诉讼时效内,债权人应及时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追计债款,一旦诉讼时效中止,欠款就难以追回。在起诉前或者诉讼过程中,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有权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起诉后,法院将向被告人发送传票等应诉材料,待公诉期满后,债务人还未出现,法院可安排缺席审理及裁判,判决生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实现自己的债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十条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
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财产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财产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失踪人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债务人跑路房子怎么办
法律分析:债务人跑路房子可以由法院强制执行。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查封房产,并保全其财产。如果债务人是以该房产进行抵押的,那么法院可以拍卖该房产进行抵债,如果不是,则不能拍卖。如果债务人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四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向法院起诉欠钱不还的人但是找不到人怎么办?
一、欠钱不还找不到人起诉怎么办?
欠钱不还找不到人起诉可以延长诉讼时效,等到找到人员之后再次起诉。如果债务人拒绝还债,债权人可以通过向法院诉讼的方式实现债权。但是起诉有诉讼时效的限制,过了诉讼时效的债权将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很多债务人通过失踪的方式躲过诉讼时效期,实现逃避债务的非法目的。因此为了保障债权,对债务人失踪这种情况有以下救济方法:
(一)债务人失踪不到两年
延长诉讼时效。《民法总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时开始计算。同时 《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九条、一百四十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由此可知,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延长诉讼时效,避免过了诉讼时效的债权不受保护。
(二)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
如果债务人失踪两年以上,那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可以申请宣告失踪。申请宣告失踪的主体应该是债务人的亲属和利害关系人,债权人属于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失踪。宣告失踪后根据《民法总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的财产中支付。
二、债务人恶意逃债怎么办?
现实生活中债务人为达到恶意逃债目的而一去不返的现象经常发生,由于受诉讼时效制约,往往会给债权人主张权利带来很大困难。对于债务人下落不明的借款案件,债权人可通过以下途径追讨欠款。
第一条途径是,债权人在诉讼时效期限内,可直接向债务人原居住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计债款。起诉时应持有借据等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法院就会立案受理。由于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 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后,尽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经债权人申请,法院可以采取拍卖债务人房屋或财产的办法为债权人清偿债务。
第二条途径是,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 产中支付借款。我国《民法通则》第二十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利害关系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第二十一条规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人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的财产中支付。
如今,出现欠债不还的情况比较多,虽然其中有那种恶意不还钱的情况,但是也有确实不具有还债能力的情况。于是在处理的时候,就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像上文中提到的欠钱的人找不到的情况,多半都是恶意拖欠,对待这样的人,一定不能心软,建议尽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
现实生活当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是为了逃避债务而逃跑,并且在这段时间当中联系不上,所以到法院进行起诉的时候,由于送达等问题导致没有办法起诉成功。在这种情况之下的话,就应当适当延长诉讼时效,然后等找到人之后,再次的向法院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十条规定:【宣告失踪的条件】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为失踪人。同时规定:失踪人的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失踪人所欠税款、债务和应支付的其他费用,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
债务纠纷人跑了怎么办
法律分析:债务人逃跑的,债权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诉讼时效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偿还借款;2、下落不明满两年的,由债务人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为失踪人,然后由代管人从失踪人的财产中支付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