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滥用职权罪(什么是滥用职权罪,具有哪些特征)
滥用权力行为属于什么犯罪行为?
滥用职权是指公职人员在职务行使过程中,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它属于职务犯罪的范畴,通常被认为是滥用职权罪。
滥用职权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罪名,具体涉及的行为包括:
1.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滥用职权或不法使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行为。
2.超越职权或者不执行职务,致使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行为。
3.在干预司法活动或者行政执法活动中,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或者滥用职权、超越职权,致使案件处理不当、违法裁判或者执行错误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依法予以惩处。
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什么
法律分析:滥用职权罪的概念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亏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滥用职权罪名词解释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致使国家机关的某项具体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侵犯的对象可以是公共财产或者公民的人身及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滥用职权罪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什么是滥用职权罪?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扩展资料
一是,滥用职权犯罪是故意犯罪,既为故意犯罪,就说明行为人对后果的发生持希望或放任态度,这个基本原理不能违反。
二是,滥用职权罪其实是双后果,其一是违背职务宗旨不当用了权,其二是严重后果。认定行为人犯罪必须要求其对第一层后果有认识且持希望或放任态度,否则就完全与法理不通了,但是对第二层后果不要求认知,都算在他头上。
三是,虽然刑法不要求行为人对第二层后果有明知并持希望或放任态度,但是对这个严重后果要有认识(预见)可能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滥用职权罪
请问滥用职权罪是什么
1、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侵吞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财产损失等行为。
2、【法律依据】
3、《刑法》第397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滥用职权罪包括哪些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学术上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故意论。刑法学界通说认为,滥用职权罪主观方面为故意。其具体内容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过失论。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滥用职权行为会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放任重大损失发生,法律只规定其法定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显然不符合立法精神。
3、间接故意与过失论。我国刑法对罪过心理的鉴定标准采用的是结果说。滥用职权罪的行为人对滥用职权行为是故意,对于滥用职权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结果则有可能是过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_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什么是滥用职权罪
法律分析:滥用职权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滥用职权,是指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的行为,即就形式上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职务权限的事项,以不当目的或者以不法方法,实施违反职务行为宗旨的活动。首先,滥用职权应是滥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般职务权限,如果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与其一般的职务权限没有任何关系,则不属于滥用职权。其次,行为人或者是以不当目的实施职务行为或者是以不法方法实施职务行为;在出于不当目的实施职务行为的情况下,即使从行为的方法上看没有超越职权,也属于滥用职权。最后,滥用职权的行为违反了职务行为的宗旨,或者说与其职务行为的宗旨相悖。滥用职权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超越职权,擅自决定或处理没有具体决定、处理权限的事项;二是玩弄职权,随心所欲地对事项作出决定或者处理;三是故意不履行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说任意放弃职责;四是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不正确地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的行为,必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时,才构成犯罪。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一般是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滥用职权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认定是否重大损失,应根据司法实践和有关规定,对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滥用职权罪是什么
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滥用职权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众的合法权益。滥用职权的行为可能表现为超越职权、玩弄职权、故意不履行职责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例如,某市环保局局长因为收受了一家污染企业的贿赂,就故意放松了对该企业的监管,导致该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滥用职权罪。
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包括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不能构成滥用职权罪。
总之,滥用职权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它破坏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滥用职权犯罪行为。
滥用职权是什么意思
滥用职权罪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超越职权。
不依照或违反【法律法规】,决定、处理自己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擅自处理公务,从而侵吞公共财产、造成国家和人民财产的重大损失等行为。滥用职权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第一,在客观上,涉嫌滥用职权罪表现为犯罪分子存在不法行使职务上的权限的行为,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第二,在客体上,涉嫌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因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超越职权的行为,导致某项具体工作秩序遭到破坏,从而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危害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第三,在主观上,本罪要求罪犯具有主观上的故意。意思是指,罪犯明知道自己的越权行为会给公共利益带来损失,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第四,在主体上,滥用职权罪属于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能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 滥用职权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
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