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举例(夫妻共同债务最新规定)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
具体标准如下:1、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2、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3、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主要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对于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债务,原则上不作为共同债务,债权人主张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需要举证证明,例如证明债务用于购置家庭住房等。如果债权人不能证明夫妻一方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则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认定为个人债务,则仅允许债权人就举债方的个人财产进行清偿,对债权人保护过于单薄;如果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要求夫妻双方就其全部财产承担连带责任,则又对非举债方配偶过于苛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衍生问题:
夫妻个人债务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用于个人且收入也未用于共同生活的;4、一方不合理的个人开支而产生的债务;5、其他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如何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依据参考
你好。
1、基本原则——债权人就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时,应当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巳经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作出处理的,债权人仍有
权就夫妻共同债务向男女双方主张权利。一方就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后,基于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向另一方主张追偿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六条:“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夫妻一方名义的举债是否按照共同债务处理,还需考虑(1)共同举债合意与否(2)用于夫妻生活与否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夫妻一方名义所负债务属于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的认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仅属于债权人权利主张原则,但该债务若要按照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同时还有两个因素需考虑:一是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二是该债务有无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如果一方有证据足以证明夫妻双方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或该债务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则该债务可以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
3、《婚姻法》第四十条明文规定了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
《婚姻法》40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从立法本意可以看出,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才需要夫妻共同偿还。“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
务,是构成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因此,相关司法解释的前提条件应当是符合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即债权人就婚姻关
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除了夫妻双方约定实行分别财产制且债权人知道该约定两种例外情形时,才能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
所以,不是婚姻期间夫妻一方名义负债,都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
三、考量夫妻一方名义举债,可否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参考法律
1、 1993年11月3日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七条规定:
“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下列债务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个人财产清偿:
①夫妻双方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但以逃避债务为目的的除外;
②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与其没有抚养义务的亲朋所负的债务;
③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经营活动,其收人确未用于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④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2、《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涉及婚姻案件处理分析民事审判实务问答》第三部分、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第11条(具体出台时间不明,但最早看见是在2009年网上就有该实务回答,但是可能与我们目前的司法解释有部分是有冲突的。但这是实务问题的回答,是一种参考。有些内容还是可以借鉴和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涉及婚姻案件处理分析民事审判实务问答》第三部分、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第11条“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举出以一方名义借债的欠条认为形成夫妻共同债务,对方以自己不清楚或不是用于共同生活为由相抗辩,此类情况如何处理?答:由人民法院对债务形成的有关事实、性质、举债的用途等综合审查判决。”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四十三条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从事个体经营或者承包经营的,其收入为夫妻共有财产,债务亦应以夫妻共有财产清偿。”
该司法解释比较笼统,实践中也有不少争议。譬如,法律规定个体工商户的财产与经营者个人的财产并不是人力的,所以个体工商户的责任财产也就是经营者的全部财产;所以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体经营就要以个人全部财产清查;家庭经营,要以家庭财产清查。但有夫妻分居的,那么个体工商户成立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而举债发生在夫妻分居期间,夫妻一方没有举债也没有收益,此时单纯的 生搬硬套法条,容易产生争议。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民法典中关于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新规定!
近年来,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做出规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民法典吸收了新司法解释的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案件回放】
王某、赵某于1992年5月20日登记结婚,2012年3月20日离婚。2010年4月13日,王某向白某借款20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2011年4月13日前偿还,王某的朋友郝某为担保人。白某本还要求不知情的赵某在《借条》中签名,王某明确告知赵某不同意签名。后因王某资金周转困难,遂白某与王某又约定还款期限延至2012年1月1日。后查明,本案借款系王某帮朋友郝某所借,白某对该情况也知晓。2012年8月,白某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王某、赵某向白某共同偿还借款。
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借款系王某帮郝某借,赵某在王某借款时不知晓和拒绝在《借条》中签名。现无证据证明王某在本案中取得收益并用于王某与赵某的共同生活。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的债务应认定为个人债务,不属夫妻共同债务。故本案借款应属王某的个人债务,赵某对本案债务不承担民事责任。遂法判决王某向白某偿还借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系因夫妻共同生活或夫妻共同意思表示而产生的债务,产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但与夫妻共同生活或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无关的债务应认定为个人债务,不属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一、主观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如果您认为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您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并提供相关证据,例如:借款用途、借款时间、借款人身份信息等,以证明该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无法协商解决,您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裁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债务是您丈夫以个人名义所欠,且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那么您可能没有义务帮助偿还该债务。
二、客观方面:
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意愿了,客观上你是没有义务的。
司法实践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法律分析:1、借债时间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三条规定:债权人就一方婚前所负债务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所负债务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这说明夫妻婚前所负债务应认定为个人债务,除非存在例外情形。
2、借债目的为夫妻或家庭共同生活所需或夫妻共享了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前者如为家庭共同生活需要、为履行法定的抚养、赡养义务或一方因治疗疾病所负的债务者如因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无论一方经营还是双方共同经营,其收入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或一方婚前举债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情形。
3、夫妻双方合意。即无论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只要当事人双方合意举债,均可以认定为共同债务。
4、夫妻一方行使日常家事代理权所负债务。我国婚姻法虽未直接规定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但《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7条之规定可以看做是此制度的体现。该条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这里的“财产”应该即包含积极财产又包含消极财产(如债务)。因此夫妻以一方名义在“日常家事”范畴内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共同债务。
5、夫妻一方超越日常家事代理权范畴构成表见代理所负债务。即夫妻一方超越“日常家事”范围举债,而第三人善意且有理由相信其是在“日常家事”范围内行事或认为该债务为夫妻双方合意,则出于保护第三人利益,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