墉桥区政府信息公开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政务信息公开的措施
政务信息公开的一些常见措施有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公开平台、信息公开目录和清单、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媒体和新闻发布、社会听证会和公众参与等。
1、法律法规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和标准,保障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
2、信息公开平台
政府建立在线信息公开平台,以便公众能够方便地获取政府部门的信息。这些平台通常提供政府文件、政策解读、工作报告、财务公开、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
3、信息公开目录和清单
政府部门制定和公布信息公开目录和清单,列出需要主动公开的信息类别和内容,使公众了解政府将要公开的信息范围。
4、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
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并根据公众的合法需求,按照规定提供信息。同时,公众也可以依法向政府部门申请公开特定信息。
5、媒体和新闻发布
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稿件等形式向媒体公开重要信息,以便媒体进行报道和传播。
6、社会听证会和公众参与
政府组织社会听证会和公众参与活动,邀请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和参与相关事务。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政府公开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便于公众知晓的途径,依申请公开的事项依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扩展资料
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
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
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信息公开的三种方式
信息公开的三种方式如下: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
1、固定公开。
固定公开的内容为组织设置、组织任期目标、村级后备干部基本情况,各类年度目标、指标、计划等情况,此类内容稳定性较强,一般为一年一公开,一般结合年度干部考核时进行。
2、定期公开。
定期公开的内容为党员党费缴纳、“荣辱档案”记载、财务报表、村务完成情况,此类内容一般为一季度一公开。公开目录中信息发布会根据不同部门和目录,设置不同的数据格式内容,同时对原有目录的数据格式经常变更。
3、即时公开。
即时公开的内容为党员发展转正及要告知村民的其他需要即时公开的事务,特别是一些村级重大事项,由于此类内容的不定性,要求做到即时公开。
信息公开的主体和法律依据:
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信息公开的主体如下:
1、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的责任,获取政府信息,是公民的权利。
2、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3、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的办公厅(室)主管本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哪些?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 方式和程序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在一个没有战争且国家注重教育的年代,民智开启程度必然是比较高的,而民智高则必然对政府政务公开有要求,因此近年来对政务公开的呼声还是相当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顺应民意在2007年颁布了相关法律要求各级政府政务公开,成果就是各地政府公告栏上和官方网站上现都载明了近期政务情况。那么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哪些呢?
一、公开方式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其他适当形式提供。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二、法律依据
2007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基本原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法规,是一部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律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更加有效地防治腐败。
综上所述,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主要有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等大家便于接收和查找信息的方式。并且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这一制度,表明了政府对政务公开的决心,这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并且群众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条例来监督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进行,也是依法治国的体现。可见法律就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存在着,我们要善于知法用法。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工作方式
法律分析:政府公开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便于公众知晓的途径,依申请公开的事项依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或者其他互联网政务媒体、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予以公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或者其他互联网政务媒体、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予以公开。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利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集中发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应当具备信息检索、查阅、下载等功能。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
法律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有两种:1、依职权主动公开。即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2、依申请公开。即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政府信息外,政府信息应当公开。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方式。
政府信息公开几种方式是哪些
法律分析:1.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如需要本机关主动公开内容以外的政府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信函、传真等途径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3.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具体职能是:
(一)办理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二)维护和更新本行政机关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组织编制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四)组织开展对拟公开政府信息的审查;
(五)本行政机关规定的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其他职能。
第五条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的原则。
第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和经济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是权威报刊,网络平台,电视媒体等平台,应该说现在政府所选择的信息公开的方法都是非常便民接地气的,而且政府也充分保障了对公开的这些信息民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好行政单位也可以根据绝大多数网民的意见确定执政方案。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府公开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报纸,网站,电视广播等便于公众知晓的途径,依申请公开的事项依照申请人要求的形式予以提供。
2、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3、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4、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原则
(一)公正、公平、便民原则
公正原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人享有平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二是平等使用获取的政府信息。三是平等保护国家的机密。
公平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做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行政机关公平地提供政府信息,平等地对待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
便民就是要保证公民能够便捷知道有关政府信息。《条例》中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中的电视、广播、政府网站及公共阅览_询点都能够体现便民原则。保证公民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及时准确原则
要求行政机关,属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要在法定的时限内制作公开或者更新,所公开的信息应当准确无误。
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_。
(三)准确一致原则
准确一致是要求行政机关发布信息时如果信息涉及其他部门,要与所涉及部门进行协调、沟通、确认,保证行政机关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不能出现矛盾的信息,误导相对人。
(四)防危保安原则
《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因此,《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
其实是有些人以前从来都没有留意过信息公开这回事,其实通过官方渠道向我们传播的比较重要的行政执法信息是很多的。类似于重大刑事案件的每个重要决定,网民也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监督作用,在大家常用的这些软件平台上发布行政信息也很多。
如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1、申请提出 申请人向政府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填写《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式样附后)。申请表可向受理机构处申请领取或自行复制,也可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下载。2、申请方式 3、申请处理 受理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后,将通过适当方式核对申请人的身份。
政府信息是社会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在公开形式上,政府信息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种形式,群众通过公开查阅的方式得不到需要的信息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那么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流程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我了解下。
一、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流程是什么?
1、申请提出
申请人向政府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填写《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式样附后)。申请表可向受理机构处申请领取或自行复制,也可在政府门户网站上下载。
2、申请方式
(1)网络申请。申请人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填写电子版《申请表》,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后通过网上发送即可;也可下载《申请表》进行填写,发送至受理机构电子邮箱。
(2)书面申请。申请人通过信函方式提出申请的,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政务信息公开申请”的字样;申请人通过电报、传真方式提出申请的,请相应注明“政务信息公开申请”的字样。
(3)当面申请。申请人申请获取注册登记、社会保障等方面与自身相关的政务信息的,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当面向本部门提效书面申请。本受理机构不直接受理通过电话方式提出的申请,但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相应的服务业务。
3、申请处理
受理机构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后,将通过适当方式核对申请人的身份。
受理机构在收到《申请表》后,将进行登记。并在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答复:
(1)属于公开范围的,将终止受理申请程序,并告知申请人获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2)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将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的理由;
(3)不属于县政府公开范围的,将告知申请人该信息的掌握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4)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将告知申请人。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由此可见,人民群众通过公开形式无法得到自己所需信息时,可以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网络和现场等方式提出申请,需要提交政府信息申请表,然后受理机构会在十五天内做出答复,对于决定公开的,会告知申请人具体查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