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报假警(第一次报假警会不会拘留)
报假警怎么处罚
谎报警情,会造成警力资源浪费,属于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治安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扩展资料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制定本法。
经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7号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通过,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2012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7号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决定》修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2年10月26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浙江女子因约会网友被放“鸽子”被假警泄愤,这种行为该如何定性?
网友奔现在可以说是现如今生活当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了,而在浙江,有一女子约会网友后被网友放鸽子,女子十分的生气。后来女子就只能够从浙江回到自己所居住的杭州,再回去之后,女子的心情一直都是非常差劲的,于是就喝了一些酒,然后用自己的手机在网上搜索了一家足疗店,就报警表示这家足疗店里面有人嫖娼卖淫,警方在赶到现场进行搜查之后,发现并没有出现女子说的这种现象。
报假警怎么定义
报假警是指拨打报警电话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
法律分析
报警服务电话是维护治安、服务社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恶意骚扰报警服务电话是违法行为,对拨打报警服务电话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或报假警等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罚和打击。近年来,报假警及非警务报警现象屡见不鲜。这除了一些公众法律素养不够、对警务行为认识不足外,也和当前某些地方仍将公安机关定位为“无所不能”的角色并广泛宣传有关。一些人就这种模糊定位的形象打造加上不合理的考核机制让基层民警定位尴尬,很难对非警务报警说不。此外,对报假警行为的惩戒力度显然不够。导致假报警现象频发。报警本是为了人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寻求帮助,但是有人就是意识不到报警的严肃性,所以报假警的人不在少数。报假警,不但浪费警力,而且在真正有人遇到危险时,可能因为这些报假警的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无法获救。要知道,对假警情的处置,必然导致对真警情处置的延误乃至缺位,抢劫、绑架、暴恐等虚假警情对警力的浪费很惊人,甚至会引发当地居民恐慌情绪。因此,报假警危害大,且有明文法律规定禁止报假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如何定义报假警
法律分析:报假警是指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报假警一般要看报警者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如果是无意的并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报案者一般不承担责任。如果是故意报假案的,公安机关有权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其处以拘留和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丢手机报假警称被盗报假警如何处罚
法律分析:恶意报假警,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1项的规定,其行为妨害了公安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依法应给予治安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如何定义报假警
法律主观:
报假警是进行虚假报警的的行为。如果是无意的并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报案者一般不承担责任。如果是故意报假案的,浪费司法资源的,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
法律客观: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报假警怎么定义
报假警是指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等行为。
报假警一般要看报警者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如果是无意的并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报案者一般不承担责任。如果是故意报假案的,公安机关有权依据相关规定对其处以拘留和罚款。因报假案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刑事犯罪的,则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恶意骚扰110是违法行为,对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或报假警等行为,公安机关将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罚和打击。
公安处理报假警的方法:
1、对明显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当立即通知报告人向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报告;
2、重复报警、正在办理或者已经办结的,应当向报案人说明,不得重复办理报案登记;
3、故意报假警、假案,扰乱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侦查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安机关还将依照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