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权强制执行的情形(探视权如何强制执行)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探视权前提是什么
法律分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探视权前提是:对是否进行探望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认识能力,人民法院应当征求子女的意见,如果子女不同意的,不应当强制执行探望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强制执行探视权怎么实行
法律主观:
探视权的强制执行,需要法院要求监护人配合执行,约定时间、地点实现一方的探视权。探视权是针对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的父亲或者母亲,赋予看望孩子的权利。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孩子的义务,因此对于探望权,父母可以协商,对于探望的时间、方式进行约定,探望权的行使应当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协商不成的,可以由法院判决。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第一、二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法律客观:
《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但是须注意的是,这里强制执行的对象只能是拒不履行协助责任的有关个人和单位,而不是子女。因为探望权纠纷案件涉及人身问题,如果执行不当,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适用的解释(一)》第32条规定:“婚姻法第48条关于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是指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此外,如果子女已满10岁,对是否进行探望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认识能力,人民法院应当征求子女的意见,如果子女不同意的,不应当强制执行探望权。
探视权能否强制执行
法律主观:
探视权可以强制执行。离婚后,直接抚养方不让不直接抚养方看孩子的,不直接抚养方可以根据生效的离婚判决请求法院对探视权强制执行。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也即不能强迫子女跟探视权人见面。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探视权是否能够被强制执行?
探视权一般可以强制执行,如果离婚后直接抚养方拒绝探视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判决之后可以申请执行,要求对方配合探视,如果拒不配合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不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的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十七条
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一般应当由当事人依法提出申请。
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
探视权强制执行
探视权如何强制执行:
离婚后,如果一方的探视权被有抚养权的一方禁止,可以直接去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进行强制执行。如果监护人还是不配合,法院可以根据诉讼法,对拒不履行判决的监护人进行罚款、拘留等措施。
探视权是指男女双方在离婚后,丧失抚养权的一方对孩子的探望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探望权可以强制执行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探望权,看望权是指夫妻两个人在 离婚 之后,夫妻两个人的子女只跟夫妻的其中一方生活,被其中一方直接 抚养 ,而另一方具有对子女探望的权利,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则,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那一方应该要帮助不和子女一起生活的那一方来探望子女。 关于怎么样行使探望权和什么时候行使探望权,是由当事人双方来进行协议决定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协议存在争议,不能达成共同协议那就要由人民法院来判决。如果法院判决夫妻的一方要行使探望子女的义务,但是其违反法律判决而没有行使相关义务,人民法院就会依照法律进行 强制执行 ,相关的个人和单位要辅助执行。所以法院对探望权的判定和裁决是行使探望权的一个行使根据,也可以看出在这样的规定下探望权是被授予了强制执行的效力。 在我国的《 民事诉讼法 》中也有相关的规定解释,夫妻两人在离婚之后,如果有有关于探望权内容的调解书,并且是已经生效的,这样子的调解书也可以作为探望权强制执行的依据。 根据我国现在的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夫妻两人在离婚的 诉讼 案件当中,所有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件都没有包含探望权内容的,其中一方想要行使探望权,就可以对探望权单独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于这样子提起的诉讼,要依法受理。夫妻双方在 协议离婚 之后,如果对探望权产生了争议或者纠纷,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就要在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帮忙处理。拥有探望权的一方在法院的帮助下,可以使探望权获得强制执行的依据,如果和孩子生活的那一方违反规定拒绝帮助拥有探望权的一方来对孩子进行探望,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申请法院进行探望权的强制执行。 完善之后的 婚姻法 对探望权的行使作出了以下的规定:关于怎么样行使探望权和什么时候行使探望权,是由当事人双方来进行协议决定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对协议存在争议,不能达成共同协议那就要由人民法院来判决进行强制执行。从这个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看望权的行使具有自行协议和法院判权两种形式,而优先原则是当事人自行协议。 根据当事人自行协议优先的原则,要行使探望权的话,第一步就是当事人自己来协议,协议的内容一般是包括在什么地方探视孩子、一般在哪些是时间可以对孩子进行探视、另外还有具体探视的方式。探望的地点是指要在哪里跟孩子见面;探望的时间是只要什么时候跟孩子见面,而且见面的时候要建多长时间;探望的方式是指跟孩子短暂性的见一面还是逗留在这里跟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这些所提到的协议内容都要记录在 离婚协议书 上面,以方便到时候行使探望权时作为依据。之所以第一步是有当事人自行协议而不由法院判决,原因是因为当事人对自己的子女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如果协议通过的话,对孩子的伤害也会降到最低,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相关利益和健康成长。
探视权法院怎么执行是怎么规定的?
一、探视权法院怎么执行是怎么规定的? 探视权不能 强制执行 ,最高院探望权是不能以孩子的人身为对象强制执行的。 对于拒不配合权力人行使探望权的 监护人 ,法院只能要求监护人予以配合,比如送到指定地点由另一方探望。如果监护人拒不配合,法院也不能以强行把孩子送到某地等方式来执行,只能依据 诉讼 法对拒不履行判决的监护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实行罚款、拘留等措施。 我国探望权行使方式 《 婚姻法 》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该规定,对探望权赋予了提起强制执行的效力,同时也规定了有关探望权的判决和裁定是执行根据。 《婚姻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了确定探望的时间、方式的两种途径:“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上面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规定了父母协议和法院判决两种方式,并且确定了“协议优先” 的原则。按照协议优先的原则,父母应该先通过协商确定探望的时间和方式。在协议时双方应该本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根据夫妻双方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探望时间和方式。父母是探望权的利害关系人,直接 抚养 方是子女的监护人,由父母协议,可以有效平衡父母和子女三方面的权益,妥当地安排探望的时间和方式,父母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协议也容易得到执行。因此相对于法院判决具有优先性。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父母是因为感情破裂解除婚姻关系,父母在协商时可能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故意提出不合理的探望时间、方式。有些直接抚养一方甚至拒绝就探望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如果父母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或者直接抚养一方拒绝协商,探望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确定探望的时间和方式。法院应当受理探望权人的请求,依法就探望的时间和方式作出判决。法院在判决中应对探望权的安排作出明确确定,增强可操作性,以免当事人在执行时发生争议。 还应该指出的是,探望权人按照协议或法院判决具体探望时,还应该考虑子女的意志。如果子女在约定或判决的探望时间不同意,探望权人不得强行探望。 如果行使探望权的父母一方身体健康、经济状况等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对原定的探望方式进行变更的,应先由父母双方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另行起诉,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