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年龄超过70岁(监护人年龄超过70岁就不能是监护人)
70岁以上老人买房需要监护人吗
70岁以上老人买房不一定需要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有: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防止被监护人受到不法侵害;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4、妥善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对于被监护人财产的经营和处分,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7、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七十多岁的老人监护人是谁
法律主观:
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但确定时,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如果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可以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根据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第三十一条第一、二款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法律客观:
《民法典》第三十一条第一、二款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七十岁以上老人违法可以追究监护人的责任吗?
根据中国法律,未成年人、精神病人和老年人等应当受到特殊保护,对于这些群体的犯罪行为,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70岁以上老人犯罪的情况下,法律规定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关爱、监管和照顾。如果监护人未尽到这些义务,导致老人犯罪,法律会依据实际情况判定监护人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而言,法律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规定监护人应当对其行为负责,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老年人的犯罪行为,虽然法律并未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责任,但是监护人应当尽到照顾和关爱的义务,并防止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监护人未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也可能会被认定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在老年人犯罪的情况下,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监护人的责任,但监护人应当承担适当的责任和义务,尽量防止其犯罪行为的发生。
70岁以上法定监护人的依据是什么?
70岁以上的老人仍然是可以成为当事人的法定监护人的,例如说70周岁的老人膝下的儿子跟儿媳可能都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那么留下来的孙子和孙女就有老人作为当事人的法定监护人了,不过也应该考虑到70周岁老人的实际监护能力,如果老人自己的生活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就要考虑其他合适的监护人了。
没有民事行为能力跟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的这部分人员是必须要有相关的人员来对他们进行监护的,监护的目的本质上是要通过维护这部分人员的合法权益,从而整体上来达到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不过监护人本质上跟年龄是没有多大的关系的,有人可能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是70岁以上法定监护人的依据是什么?
一、70岁以上法定监护人的依据是什么?
70周岁的老人依然可以做他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监护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并依法律规定产生。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成年的兄、姐;
3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亲属;
5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此外,与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二、监护人的职责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第18条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有: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防止被监护人受到不法侵害;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4、妥善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对于被监护人财产的经营和处分,应尽善良管理人的注意;
5、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7、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与权利及临时生活照料措施】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我们知道了70岁以上的老人仍然是可以成为当事人的法定监护人的,例如说70周岁的老人膝下的儿子跟儿媳可能都因为意外事故去世了,那么留下来的孙子和孙女就有老人作为当事人的法定监护人了,不过也应该考虑到70周岁老人的实际监护能力,如果老人自己的生活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就要考虑其他合适的监护人了。
多少岁老人需要监护人
法律分析:70周岁的老人依然可以做他人的监护人。 监护人,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第三十二条规定,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老人70岁以后可以申请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儿子做监护人吗?
监护人必须是年满18周岁以上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身体条件和经济能力上具备监护能力,而不能是过江的“泥菩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