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义股东如何追偿实际股东(名义股东和实际股东法律规定)
名义股东对实际出资人的出资瑕疵承担责任吗
法律主观:
出资瑕疵的股东一般对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根据相关规定,股东必须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挂名股东先行承担前述的法律承担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官司能赢
法律主观:
挂名股东的法律责任是,如果实际出资人未按章程规定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则挂名股东在公司债权人的请求下,要在实际出资人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补充赔偿的责任。
法律客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六条 公司债权人以登记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其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股东以其仅为名义股东而非实际出资人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名义股东根据前款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向实际出资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冒用他人名义出资并将该他人作为股东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冒名登记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未履行出资义务为由,请求被冒名登记为股东的承担补足出资责任或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代持股东和实际股东债务
法律主观:
法律客观:
《公司法》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名义股东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1、名义股东对内按照协议承担相应责任,对外承担隐名股东应承担的一切责任。
2、对债权人、对隐名股东、对其他股东按情况承担不同的责任。
3、如果实际出资人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则名义出资人需要对公司债务在实际出资人未出资的本息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名义股东是指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收益,名义出资人仅是名义上的股东。其实质为挂名股东。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十三条 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请求其向公司依法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已经承担上述责任,其他债权人提出相同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股东在公司增资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依照本条第一款或者第二款提起诉讼的原告,请求未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义务而使出资未缴足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发生纠纷如何处理
你没有说清楚,是发生了什么纠纷,如果是名义的股东擅自处分了有关于股权等的话,就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的第二十六条规定:“名义股东将登记于其名下的股权转让、质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实际出资人以其对于股权享有实际权利为由,请求认定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处理。名义股东处分股权造成实际出资人损失,实际出资人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简单地说,如果实际出资人以其享有实际股东权利为由,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名义股东处分股权行为无效的,法院应当以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若受让人受让该股权时是善意的且以合理的价格受让,那么名义股东处分股权的行为有效,实际出资人的请求得不到支持,但是实际出资人有权向名义股东请求赔偿,名义股东应当承担赔偿。
经过催告名义股东不履行出资怎么办?
经过催告名义股东不履行出资,公司可以选择进行催大模式。两个人在谈合约的时候,合同当中写的很清楚,可以拿着这些去法院进行举报。大型的公司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声背负不好的声誉,因此肯定会选择如期出资。假如对方的余额不足的话,那可以让其想方设法的重新找出新的资金。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控制,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利益,必须要让公司不断的运行下去。
两个当事人可以选择进行协商,可以向法院起诉,让股东承担一定的责任。股东可以选择用货币进行出资,也可以选择用实物和知识产权进行出资。只要一切是符合法律的,那么所有的途径都是正规的。可以请一个专家对货币财产进行评估定价,看一看财产是否相吻合。假如股东总是打不出资金的话,那么公司可以将股东彻底的除名。经过法院的协商,一切都能够走正规程序。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股东出资肯定是不能低于20%的。董事会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的话,那么公司很难在今后的道路当中运行下去。公司在接纳新股东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对方有没有实际的房屋和没有过户的实权。不交纳房屋的话,那么出资肯定是不够稳定的。两方在谈合约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细节考虑到位,否则的话肯定会让公司以后有所损失。
总的来说股东的存在可以让公司做更大的投资,因此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合伙人。不要觉得两个人关系比较好,便不走法律程序。遇到出现问题之后,自己后悔都没有办法将钱追回,要明白亲兄弟还明算账。合同条约一定要写的详细一些,因为只要有一方违约,另一方就可以进行索赔,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显名股东侵犯隐名股东权益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可以双方协议对隐名股东进行赔偿,如果协商不一致,那么可以向法院起诉。首先提起确认股东资格之诉,确认股东资格之诉的方式是以公司与显名股东为被告,其他股东为第三人,自己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主张;然后再依法行使股东权利或者直接依据协议起诉显名股东要求返还分配红利。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闾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依法履行出资义务或者依法继受取得股权后,公司未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当事人请求公司履行上述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五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