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特征(违法发放贷款直接责任人)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法律分析:1、犯罪客体。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单位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违法发放贷款罪如何认定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定标准如下:
1、客体要件,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对象是贷款,即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贷款既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发放的如果不是贷款,不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2、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观要件,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4、主体要件,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触犯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一般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到10万元的罚金;
2、违法发放贷款的数额特别巨大或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2到20万元的罚金;
3、若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从重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违法发放贷款罪如何认定
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标准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
4、主体要件,主体是特殊主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如何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
我国《刑法》中规定了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违法发放贷款罪主体。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要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表现在:1、行为人是否违反规定而或。如果行为人既未,也未,而是符合有关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造成贷款人损失的,因行为人对损失的发生既无故意,也无过失,当然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2、造成损失大小。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犯罪论处。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违法发放贷款罪最新司法解释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或,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触犯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嫌疑人,不仅会被判处五年以下的或拘役,还会被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金。如果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那么不仅会被判处五年以上的,还会被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款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违法发放贷款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认定标准主要为:1、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的行为,不仅会给国家和金融机构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破坏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扰乱国家的金融秩序。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国家规定,或者,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行为人必须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其他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也可构成本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由过失构成,即对造成的重大损失的后果是过失的心态。但是行为人违反法律、法规则可能是故意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
处五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特征有什么呢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律特征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三、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
(含外资、中外合资、外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等)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如何认定违法发放贷款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注意考察以下两点:
(1)行为人是否违反规定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如果行为人既未玩忽职守,也未滥用职权,而是符合有关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造成贷款人损失的,由于行为人对损失的发生既无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当然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2)造成损失大小。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犯罪论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违法发放贷款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非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贷款管理制度。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三)主要要件
本罪的主体属于特殊主体,仅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表现为过失。
一、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及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
2、本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为:行为人有违反贷款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
3、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在银行工作的人员或者单位;
4、本罪在主观上的表现为故意。
二、违法放贷罪认定标准如下:
1、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
2、所发放贷款数额是否巨大。如果未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则不构成违法放贷罪;
3、是否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违法放贷罪论处。
三、投诉违法放贷需要什么
1、要准备自己的当时贷款的合同、协议,仔细了解合同、协议中的内容,找出网贷违规的漏洞,侵害借款人的权益,有条件的可以让律师帮忙看一下,这样更能找出自己受侵害的不合法的合同,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作为保障。
2、要找借款的公司,看看该公司是否有资质,有没有金融营业执照,电信许可,lCP认证(可信网站查询),看看该平台经营的范围是否符合放款的业务,如果没有放款的业务严重的违法行为,投诉该公司可起到重要的证据,当然也要看金融平台有没有公安网备案,地方金融办备案。
3、借款人要准备好银行流水、查看对方的银行账户是否是贷款公司的,也可以查征信报告是否有该平台的信息,当然有保险服务费的贷款可以找他们要保单,查询保单的公司是和这家贷款有关联,这个可以看企业法人是否是有关联,并且也可以查看催收平台有没有关联。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违法放贷罪的主要表现形式
法律分析:违法放贷罪的主要表现形式:1、明知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不一致,发放冒名贷款;2、明知用款人提供虚假贷款资料,未进行严格审查,违反贷款发放流程,发放贷款;3、违反大额贷款应当抵押担保和大额贷款审批权限的规定,发放贷款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