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自首判几年(不想养孩子能自首遗弃罪吗)
遗弃罪是先抓人后判刑吗
对遗弃行为怎样处罚要依据期性质而定,如果构成犯罪的,按刑法相关规定处罚,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可以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一般来说,构成遗弃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情形严重恶劣的人民法院会判处当事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在平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将自己的孩子或者家庭进行遗弃的,若是情形严重构成遗弃罪相关法律法规会有所处罚。那么,您知道民法遗弃行为会有什么处罚后果吗?一般来说,构成遗弃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情形严重恶劣的人民法院会判处当事人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一、对于遗弃行为怎么处罚
对遗弃行为怎样处罚要依据期性质而定,如果构成犯罪的,按刑法相关规定处罚,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可以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二、遗弃罪的特征包括哪些
遗弃罪具有以下构成特征: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依法享有的平等权利以及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不拒不扶养的行为。
(三)本罪主体必须具有特定身份,即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扶养义务的人。
(四)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且有能力扶养而拒绝扶养。
综上所述,民法遗弃行为的处罚后果应当根据不同情形依次进行处罚,轻则劝阻调解,重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且判处有期徒刑。所以为了您和家庭的和睦,严禁将您的家人或家庭无辜抛弃,在人道主义上是不道德的,在法律意义上也是属于违反犯罪行为。
遗弃罪最高刑期可以判几年
五年。
根据查询律图网得知,遗弃罪最高刑期可以判五年。遗弃罪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社会提倡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遗弃该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个人健康权,也损害了当下的社会秩序。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的犯罪对象,是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这里所说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是指不具备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而需要他人在经济上予以供给扶养,或者虽有经济收入,但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他人照顾等情况。
遗弃罪最高刑期可以判几年
遗弃罪最高刑期可以判五年。遗弃罪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社会提倡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遗弃该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个人健康权,也损害了当下的社会秩序。
遗弃罪是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对社会和谐影响很大。
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对老年人负有赡养义务、扶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扶养,虐待老年人或者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由有关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遗弃罪的犯罪构成:
1、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扶养能力的人;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遗弃罪立案标准有:
1、对于应当尽赡养老人义务的,而拒绝履行义务,将老人遗弃在荒山等难以发现的地方;
2、对于应当尽抚养未成年义务的,而拒绝履行义务,例如将婴儿遗弃在车站、码头、公园等情形;
3、遗弃精神失常、身患疾病等不能独立生活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构成遗弃罪判刑多少年
遗弃罪应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要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社会提倡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遗弃该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个人健康权,也损害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在生活中我们能听到遗弃这个词语,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对社会和谐影响很大。
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负有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应当立案侦查。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
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3、主体要件。遗弃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遗弃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条之一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