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受审拘留后怎么办手续



取保受审拘留后怎么办手续
取保受审拘留后怎么办手续
拘留是指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决定,有效期最长为30日,可以延长到37日。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关押在看守所、拘留所等地。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提出的一种保障权利的申请,由刑事诉讼法第122条规定。
拘留与取保候审在性质和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
1. 性质: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在侦查阶段由公安机关采取,而取保候审是一种针对被告人的保释措施,在审判阶段由法院决定。拘留是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对被告人采取的保释措施。
2. 限制期限:拘留期限最长为30日,可以延长到37日,而取保候审的有效期间根据案情的需要确定,但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年。
3. 效果: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被关押在看守所、拘留所等地,而取保候审后,被告人可以回家等候审判,不必被关押在监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2条的规定,被告人请求取保候审,应当由法院进行审查和决定。取保候审的手续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 律师代理:被告人可以选择请律师代理,律师将代为处理相关的法律事务,并提供法律意见,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律师会协助被告人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准备相关材料,代为出庭。
2. 提交申请:被告人或其代理律师需要向办理案件的法院提交取保候审的申请。申请书中需详细说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案情事实、取保候审的理由等,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3. 法院审查:法院将对取保候审的申请进行审查和决定。法院将根据被告人的个人情况、案情的重大性、逃避法律追究的风险等因素来判断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申请。
4. 提供财产担保:被告人或其代理律师需提供财产担保。财产担保可以是担保人的现金、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也可以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保证保险,担保金额的数额一般与案件的性质、被告人的社会关系、财产状况等有关。
5. 取保候审:如果法院审查后决定同意取保候审,被告人将被释放。被告人需遵守法院的相关规定,配合接受后续审判程序,不得逃避法律追究。
6. 监督检察机关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取保候审审查通过后,法院会将案件的审查决定书提交给检察机关,监督检察机关可以提出异议,如果提出异议,法院将重新审查决定。
– 被告人有固定住所和就业,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保证不会逃避法律追究的证据;
– 案件性质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无可能继续犯罪的证据;
– 有可以提供财产担保的证据;
– 没有重大刑事前科或近期刑事记录的证据;
– 具备其他适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证据。
问题2: 取保候审的财产担保金额如何确定? 回答: 取保候审的财产担保金额一般由法院根据被告人的个人情况、案件的性质、被告人的社会关系、财产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被告人或其代理律师可以提供现金、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作为财产担保,也可以选择购买保证保险。财产担保金额的数额应当能够确保被告人履行法院的相关规定,比如不逃避法律追究。财产担保金额的具体数额可以协商和商定,也可以由法院决定。 问题3: 如果被告人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可以申请变更吗? 回答: 如果被告人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可以向审判院提出申请变更的请求,法院将重新审查决定,并根据案情重新决定是否同意被告人的申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3条的规定,法院审查通过后将案件的审查决定书提交给监督检察机关,监察检察机关可以提出异议,如果提出异议,法院将重新审查决定。被告人也可以通过代理律师向法院提出申请变更,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理由支持申请。最终是否同意被告人的申请变更将由法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