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的认定行为有哪些(抢劫罪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法律主观: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具备了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抢劫罪。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本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二、抢劫罪认定标准有哪些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具备了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抢劫罪。立法上没有抢劫的数额和情节的限制性规定。但是依照本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构成了抢劫罪。例如:青少年偶尔进行恶作剧式的抢劫,行为很有节制、数额极其有限,如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尚不构成抢劫罪。2、因为婚姻、家庭纠纷,一方抢回彩礼、陪嫁物,或者强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财产的,即使抢回、拿走的份额多了,以及类似的民事纠纷,也属于民事、婚姻纠纷中处理方法不当的问题,不具有非法强占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3、为子女离婚、出嫁女儿暴死等事情所激怒,而纠集亲友多人去砸毁对方家庭财物,抢吃粮菜鸡猪,属于婚姻家庭纠纷中的泄愤、报复行为,一般应做好调解工作,妥善处理,不要作为抢劫论处。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条第2款规定:“抢劫赌资、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的,以抢劫罪定罪,但行为人仅以其所输赌资或所赢赌债为抢劫对象,一般不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处罚。”即行为人仅以所输赌资或所赢赌资作为抢劫对象的,不构成抢劫罪。三、抢劫罪的立案标准《刑法》第263条: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注意一】所谓暴力,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较为常见的是有殴打、捆绑、禁闭。伤害,直至杀害。这里的胁迫,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而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任财物被劫走。这里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凡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抢劫罪的主体。【注意二】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抢劫罪的定义是什么?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即意图占有他人财物,而采用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使被害人无法抵抗或者抵抗能力极小,从而达到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抢劫罪是一种暴力犯罪,破坏社会秩序,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和人身安全权,是刑法中严重的犯罪行为之一。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采用暴力或者威胁手段。抢夺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并不一定存在被害人无法抵抗的情形;而抢劫罪则是指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使被害人无法抵抗或者抵抗能力极小的情况下,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因此,抢劫罪的危害性和社会危害程度要高于抢夺罪。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主观要件、手段要件和目的要件。其中,客观要件是指抢劫行为和财物存在;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的故意行为;手段要件是指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目的要件是指犯罪主体的占有财物的目的。只有同时具备以上四个要件,才能认定为抢劫罪的犯罪行为。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抢劫罪的认定标准有:
1、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等;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抢劫罪犯罪构成有哪些如何认定
法律主观:
构成抢劫罪的要件以及认定:
1、主体是一般主体;
2、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3、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等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或者迫使其当场交出财物的行为。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抢劫罪的定义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暴力等手段,违法侵占他人财物或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强行从其占有之中夺取的违法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抢劫罪通常被定性为盗窃罪的一种形式。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定罪成立,犯罪嫌疑人将面临长期有期徒刑甚至死刑等极其严重的法律后果。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暴力等手段,违法侵占他人财物或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财物强行从其占有之中夺取的违法行为。在我国刑法中,抢劫罪通常被定性为盗窃罪的一种形式。具体来说,被认定为抢劫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素:一、实施抢劫的行为;二、使用暴力、威胁暴力等手段;三、侵占他人财物或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中,使用暴力、威胁暴力等手段是抢劫罪与其他盗窃罪行为的主要区别。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量刑标准也相对较高。犯罪主体如果被认定为抢劫罪,可能面临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甚至死刑的刑罚,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等法律后果。
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抢夺罪与抢劫罪类似,都具有剥夺他人财物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抢夺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剥夺他人财物的违法行为,与抢劫罪相比,不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特点。因此,抢夺罪的主观故意只要求侵犯他人财产的主观故意,而不要求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故意。此外,抢夺罪的量刑标准相对较轻,一般可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
抢劫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通过暴力、威胁暴力等手段夺取他人财产,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因此,广大市民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仅要自觉维护自身权益,也要尊重他人合法权益,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认定为抢劫罪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主观: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法律中如何认定抢劫罪?
具体分析如下: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犯罪。要认定抢劫罪,需要符合以下几个要件: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
客体要件:抢劫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包括现金、贵重物品等。
行为要件:抢劫罪的行为要件是以暴力或者胁迫的方法,强行占有他人公私财物。
情节要件:抢劫罪的情节要件包括时间、地点、手段等,同时也要考虑犯罪主体的主观故意和过错程度。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包括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了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了抢劫罪的处罚标准,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了抢夺罪和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