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怎么查法院有没有立案(欠钱怎么立案起诉)
怎么查案件有没有立案
查案件有没有立案的流程如下:
1、报案人可以到当地公安机关直接查询是否立案,也可以通过报警回执联系警方;
2、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会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
立案必须满足的条件如下:
1、具有犯罪事实,即已经受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已客观存在,非主观臆断;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刑罚处罚。
起诉流程如下:
1、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电子数据等;
2、写起诉书,载明原告和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等内容;
3、确定法院管辖权,然后向人民法院提交准备的材料提起诉讼;
4、人民法院立案后,预先缴纳诉讼费用,等待法院开庭审理案件。
查被自身起诉的案件信息方法如下:
1、如果被人起诉,法院一般都会通知去收起诉状或邮寄起诉状,如果未收到,还可以登陆法院裁判文书网输入自身名字看有无以自身为被告的法院判决书;
2、可以带上相关证件到法院立案庭去问询问自身是否被起诉。
综上所述,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案件是否已经立案,受理案件的机关会在一定的期限内通知当事人,当事人收到通知后,就能确定是否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起诉对方或者被起诉,怎么查法院有没有立案?
一般来说,起诉是需要到被告方居住地或者户籍地法院起诉的,提交起诉书之后,可以先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报对方名字、身份证号码或到法院自动查询机查询。如果不方便去当地法院,可以到最高法院的诉讼服务网上,输入对方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询到法院是否已经受理起诉对方的案件,是哪个法院、哪一位法官办理的、什么时间立案等相关消息。
当然了,如果法院受理了,是会出具受理立案通知书的。可以等待法院通知即可。
起诉流程
当人们发生纠纷或是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诉讼案件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会受理,符合条件的法院会立案。
1、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起诉书要有原被告的身份信息和事实理由。一般来说需要在被告户籍地或者居住地法院起诉。
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需要准备以下证据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手机聊天记录等。
3、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 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
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7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起7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5、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法院立案流程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的诉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在审查中,如果发现原告或者自诉人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主要证据不具备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限期补充证据,并将通知补证情况记录在案,收到诉状的时间,从当事人补交有关证据材料之日起开始计算。
对于不予立案或者原告、自诉人在立案前撤回起诉的,应当将起诉材料退还,并由当事人签收。
对经审查不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原告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不予受理;自诉人坚持起诉的,应当裁定驳回。
经审查认为起诉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填写立案审批表,由负责审查起诉的审判人员决定立案,其中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应报审判长核准以及庭长审批。重大疑难案件报院长审批或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并且将案件受理费通知原告,向原告或者自诉人发出案件受理通知书;将该案的当事人姓名、案由等情况统一编立案号输入计算机。
立案庭决定立案后,应当在二日内将案件移送有关审判庭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注明移交日期。经审查决定受理或立案登记的日期为立案日期。立案人员应当及时将立案日期、移交日期等输入计算机。
怎么查到对方有没有去法院立案?
查询立案与否有多种方式,如果是刑事案件,报案人可以到地公安部门查询是否立案及案件查处过程,这些对当事人是公开的。如果是民事案件,到法院立案庭查询,报对方名字、身份证号码或到法院自动查询机查询,也可以到法院的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上查询,如果法院立案后,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会给原、被告发出开庭的传票。
法律分析
对于民事案件来说,由于实行立案登记制,是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不进行实质审查,仅仅对形式要件进行核对。当事人提交的诉状一律接收,并出具书面凭证,这时并不意味着正式立案。当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符合诉讼法规定条件的,法院会登记立案,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对于刑事案件来说,报案后,民警会带报案人到派出所进行询问,形成一个书面文字的案情记录,这个叫受案。在这个过程中,报案人可以要办案警察的联系方式,随时向警察咨询案件进展。在公安局或派出所做笔录,并不意味着已经立案。报案是否够构成刑事案件,是需要调查的,普通的纠纷或一般的违法,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治安行政处罚。只有经过初查,案件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才会进行立案调查。一旦构成刑事案件立案标准,那么警察就会主动联系报案人了。刑诉法规定,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三日内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有效期限内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