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算刑事立案了?



怎么样才算刑事立案了?
怎么样才算刑事立案了?
从法律角度来看,刑事立案是指公安机关接受报案后,根据法律规定和证据情况,决定是否对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接到刑事案件报案后应当进行立案调查。根据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案件的立案调查必须有刑事追诉的可能性。
刑事追诉的可能性,是指据案件的基本情况初步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作案事实,并在掌握初步证据的基础上,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具备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和非法行为的客观违法性。只有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公安机关才能对案件进行刑事立案调查。
除了刑事追诉的可能性,立案调查还必须同时具备案件符合追诉时效规定、案件在管辖范围内、案件公安机关有管辖权等要件。只有当这些要件同时符合时,公安机关才能正式立案进行调查。
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刑事立案是指被指控犯有刑事犯罪行为的人被公安机关正式立案调查的过程。当被刑事立案后,被指控人将面临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审讯等一系列刑事司法活动。
当事人如果被怀疑犯罪并遭到公安机关传唤,说明公安机关已经收集到了一定的证据,并初步认定当事人具备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和非法行为的客观违法性。此时,公安机关可能会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审查起诉,或者对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
被刑事立案后,当事人应当遵守调查机关的要求,如出庭作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等。同时,当事人也应当主动寻求法律援助,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等服务,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当事人在面临刑事立案后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刑事立案对当事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首先,刑事立案将导致当事人被公安机关调查、传唤、审讯等,可能会对当事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干扰和困扰。
其次,刑事立案意味着当事人可能面临刑事审判,一旦判决成立,将受到刑事处罚,这将对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名誉和财产利益产生严重影响。
最后,刑事立案会对当事人的社会形象和信用记录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影响到当事人的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
当事人在刑事立案后,不是必须委托律师,但委托律师能够帮助当事人了解法律程序和权利,并提供法律咨询和辩护等专业服务。
委托律师可以从法律层面上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提供法律援助和帮助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等。律师还可以协助当事人解决案件中的法律问题,参与对证人的质询和对抗证据的提出。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委托律师,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进行合法合理的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