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什么
非机动车事故应该怎么处理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非机动车事故应该怎么处理
1、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非机动车驾驶人应记下肇事车的车牌号,保护好现场,及时报警。如伤势较重,要记下肇事车的车牌号并报警,求助他人标明现场位置后,及时到医院治疗。
2、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后,在无法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迅速报警,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如当事人受伤较重,应求助其他人员,立即拨打122报警,并拨打120或119求助。
3、非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事故后,应及时了解伤者的伤势,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报警。如伤者伤势较重,在征得伤者同意的情况下,应迅速求助他人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4、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非机动车驾驶人应记下肇事车的车牌号,保护好现场,及时报警。如非机动车驾驶人伤势较重,救助人员应标明现场位置后,及时送到医院治疗。非机动车与行人或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在协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应迅速报警并保护现场,如有人受伤,应及时了解伤者伤势,伤势较重的情况下,在征得伤者同意后应迅速求助他人,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
?
二、责任怎么划分
非机动车撞机动车责任,以交警部门认定为准。主要责任责任划分标准如下: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首先要有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所有赔偿责任依据的开始。
对于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损害,主要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精神损害赔偿等。建立的基础是伤残等级鉴定基础之上。伤残等级鉴定是由专门的鉴定机构鉴定。
伤残等级后确认后,依据当地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受害人的年龄、户籍来确认各项赔偿责任。
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伤亡,可以聘请律师,律师费用也由将来的败诉方承担。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由此可见,机动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必须立即停车,这是肇事驾驶人首要的法定义务,必须履行。然而有些机动车驾驶人却因为法制意识淡薄,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心存侥幸,不但不停车,反而弃车而逃或者驾车逃逸,以逃避自己的法律责任。由于肇事逃逸使事故现场不复存在,导致事故责任难以认定或者无法认定,所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第l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又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现实中,针对不同主体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实际的处理是不同的,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非机动车事故的具体处理内容,此时还是需要对事故责任做出一个划分,然后才可以做出相应的处理。若有需要,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来提供帮助。
非机动车事故怎么处理
1、发生事故后要保护好事故现场,不要移动事故车辆,然后立即拨打122或者110报警,有人员受伤的,还要及时拨打120急救。机动车一方要立即报保险公司。
2、等待交警到事故现场勘测、测量、绘制事故现场图以后就可以按照交警的指挥把车辆移到路边,防止堵塞交通。
3、事故不严重的(没有重大伤亡),交警应该在10个工作日内做出事故责任认定书,拿到认定书后,交警会给双方进行调节,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当场签订协议,然后按照事故责任的划分进行赔偿。不能达成一直意见的,受害的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诉,法院审理后做出判决,最后以法院的判决为准。
4、如果事故裁定机动车付全责或者要责任,那么在拿到认定书的3日内,伤者可以提出保全对方的机动车,防止机动车一方不赔偿伤者的损失。
5、双方对交警划分的责任又不服的,可以在拿到认定书的3日内,向交警的法制科或者督查办提出复议,一周内给予答复,对复议还是不服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重新划分责任,最后是以法院的判决为准。
6、事故中只要机动车一方有责任(不分大小),机动车的交强险对非机动车或行人做如下赔偿:
a、非机动车一方的医药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最高赔偿1w元,超出1w元的,超出部分,双方按照责任划分的比例来承担。
b、非机动车或者行人的财产损失,最高赔偿2000元,超出2000元的,超出部分还是按照责任划分的比例来承担。但同时,非机动车一方对机动车的损失也要按照事故责任划分的比例来赔偿机动车的损失。
c、非机动车一方住院期间产生的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伤残赔偿金等,最高赔偿11w,超出11w的,超出部分还是双方按照责任划分的比例来承担。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机动车撞了非机动车处理流程
法律分析: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1.护好现场,等待交警处理;2.收集证明关于道路交通事故无责及责轻的证据;3.若受伤,就医后及时请求交警部门开具指定医院就诊证明信;若转院,除需医疗机构出具转院证明外,及通知交警部门再次开具指定医院就诊证明信。
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八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申请赔偿保险金。保险公司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1日内,书面告知被保险人需要向保险公司提供的与赔偿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非机动车全责怎么处理
非机动车全责处理流程如下:
1、立案调查:当发生非机动车事故时,事故双方应当立即报警并到当地交警部门报案。交警部门将进入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对事故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
2、初步认定:根据调查情况,交警部门将初步认定事故责任,并对事故责任认定书予以出具。
3、协商处理:事故双方应当依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协商处理赔偿事宜。如果事故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赔偿协议: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后,事故责任方应当及时向受害方进行赔偿,并签订赔偿协议。
5、赔偿执行:如果事故责任方不履行赔偿协议,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非机动车全责处理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交通事故认定书: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获取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该认定书应明确事故责任方。
2、车辆登记证书:非机动车的车辆登记证书,包括车主的基本信息和车辆的相关信息。
3、身份证明:车主的有效身份证明,如身份证、驾驶证等。
4、保险证明:如有购买相应的车辆保险,需要提供保险单、索赔凭证等。
5、医疗证明:如在事故中受伤,需要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收据等相关医疗证明。
6、其他证明材料:如事故现场照片、目击证人证言等。
综上所述,非机动车全责处理流程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可能因地区和事故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流程大致相似。另外,事故双方在处理赔偿事宜时应当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规定,并在协商中达成公平合理的赔偿协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
由交强险优先承担赔偿责任,不足的部分,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减轻机动车的赔偿比例,事实上也即是机动车方将会面临承担更大的责任比例。但是对具体的比例,法律赋予地方司法部门及其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在交强险赔偿后,对于赔偿不足的部分,要赔偿。
非机动车行人交通事故处理流程是什么
1、交通部门现场勘查; 2、交通部门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 3、交通部门组织赔偿调解; 4、向人民法院起诉; 5、申请 强制执行 。 如果判决的履行义务人没有在判决或调解确定的期限内履行赔偿义务的,原告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执行局向赔偿义务人强制履行赔偿义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