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电动车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理
电动车出车祸后如何处理流程
电动车发生碰撞事故处理方式如下:
1、先由交警部门勘查现场和调查后确定事故责任,根据事故责任大小承担相应责任;
2、然后是起诉,申请伤残鉴定,以鉴定为准在进行索赔;
3、先由强制责任险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承担,不足部分由双方按责任比例承担。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如下:
1、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2、致残赔偿项目和标准: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3、死亡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1中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法律依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新交通法对电动车发生事故如何处理
一、新交通法对电动车发生事故如何处理
1、电动车发生事故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肇事逃逸又自首属于逃逸吗
1、已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只要在主观上为了逃避事故责任故意离开事故现场的,均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自首不影响本罪成立,只能说明犯罪嫌疑人有悔过情节,在审判时可以酌情减免一定的处罚。
2、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3、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对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开车与电动车相撞怎么处理
处理办法:
1、先打电话报警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慌!如果人受伤了,先叫急救车、报警。如果骑车人没受伤或是轻微伤,那么一定要打电话报警,并且此时一定要牢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判断责任认定
如果是汽车负全责,首先看看骑车人有没有受伤,如果受伤严重,先打电话叫急救车,然后打122报警处理。接着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定损、理赔。
【法律依据】:《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规定,电动车必须符合一下规定:
1、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公里/小时;
2、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公斤;
3、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公里;
4、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瓦;
5、只要有一条不符合规定,那么这辆自行车就会被视同为“机动车”,那么交通事故,就应该按照机动车事故范畴处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要求对骑车人的电动自行车进行鉴定。
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一、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1、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如下:
(1)报警后等待交警勘查现场,交际功能勘查现场后可以把车辆移至路边,防止堵塞交通;
(2)交警会在10个工作日做出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划分责任;
(3)机动车有商业险的话,由机动车赔偿的部分,由机动车的商业险赔偿。司机不用个人承担费用。但伤者用了非医保药的,保险不报销,也是双方按照责任划分的比例来承担。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交通事故责任怎么划分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4、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骑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理
骑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如下
1、发生交通事故后立即报警;
2、通知保险公司;
3、交警到场进行现场勘验、调查事故发生经过;
4、需要鉴定检测时,扣留车辆;
5、在法定期限内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该如何归责
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依据是否属于机动车的不同,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完全不同的。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适用无过错原则;电动车属于机动车与其他机动车发生事故,适用过错原则。
如何避免发生事故
1、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
电动车在上路行驶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经常会发生各类违法行为,而这种行为在十字路口尤其多,普遍表现为:越过非机动车道停车线、闯红灯、逆行、在机动车道行驶等。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路边停车开门的时候,众位司机在路边停车之后,开车门之前,一定要多看一眼后视镜,在确保没有车辆驶来的情况下再打开车门。
三、发生非机动车事故应该怎么办
在发生事故后,应立马停车,开双闪,放警示牌,千万不要逃逸。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开双闪,放警示牌。警示牌要放在来车方向,摆放距离要把握好。闹市距车20米,普通公路50米以上,高速公路最好放到150米左右。切记不要挪动现场。
2、双方如有受伤人员,需确认有无大碍,可自行移动的要先移到安全地带休息,若伤势严重,应立即拨打120安排就医。如果伤势不好判断,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切记不要主动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保护好事故现场,拍现场照。
a、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再去拍照,留下证据。
b、若双方对责任判定无争议,拍照后将车挪至一旁,以免影响交通。
c、若双方对责任判断有争执,拍照后最好能够保留现场,并准备报案。
不管是何种情况,留下证据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作为事故后续解决的依据,如果加装了行车记录仪就再好不过了。
4、非机动车事故,如双方都无大碍的情况下可考虑私了,如有人员受伤,或者双方存在争议的,一定不要私了,立马报警,并在48小时内上报保险公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九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监护人将监护职责委托给他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受托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电动车出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以后的处理程序也是先报警,由交警到现场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双方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确认了各自的赔偿比例,然后按照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支付赔偿款即可,如果造成的后果不是特别严重,双方当场也可以协商处理。
一、电动车出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1、向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报案。
除了适用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的少数交通事故案件外,大多数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都依赖于公安交管部门。当一起交通事故发生以后,当事人应当尽可能及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交管部门报案。如果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都造成重伤或者昏迷的,经过的路人也有义务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
2、交通管理部门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只需要有一名交警人员到现场处理,而适用交通事故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则至少要有两名交警进行处理。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件还需其他部门帮忙,比如医疗救护部门。交警赶赴现场后,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处理,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同时对于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案件,还要进行现场勘查。
3、交通管理部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情况时,并结合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客观、公正的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分清事故当事人各方的事故责任。
4、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5、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可以在双方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为期10天的调解。
6、受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者在法定的调解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受害方可向法院起诉,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哪些交通事故必须报警?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发生交通事故以后怎么处理的这个问题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因为法律上没有规定所有的交通事故都必须报警,如果双方当事人当时对事故责任认定没有争议,愿意私下协商处理的,不报警也可以。
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电动车在为我们带来了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交通事故风险,那么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呢?为了给你解答相关的疑惑,我为您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供您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电动车撞人后应该立即报警的情形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1、造成人员死亡、受伤的;
2、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
3、机动车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4、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5、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6、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7、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8、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二、如何避免发生事故
1、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
电动车在上路行驶的时候,因为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经常会发生各类违法行为,而这种行为在十字路口尤其多,普遍表现为:越过非机动车道停车线、闯红灯、逆行、在机动车道行驶等。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路边停车开门的时候
众位司机在路边停车之后,开车门之前,一定要多看一眼后视镜,在确保没有车辆驶来的情况下再打开车门。
三、发生非机动车事故应该怎么办?
在发生事故后,应立马停车,开双闪,放警示牌,千万不要逃逸。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开双闪,放警示牌。警示牌要放在来车方向,摆放距离要把握好。闹市距车20米,普通公路50米以上,高速公路最好放到150米左右。切记不要挪动现场。
2、双方如有受伤人员,需确认有无大碍,可自行移动的要先移到安全地带休息,若伤势严重,应立即拨打120安排就医。如果伤势不好判断,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切记不要主动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保护好事故现场,拍现场照。
a、确保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再去拍照,留下证据。
b、若双方对责任判定无争议,拍照后将车挪至一旁,以免影响交通。
c、若双方对责任判断有争执,拍照后最好能够保留现场,并准备报案。
不管是何种情况,留下证据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作为事故后续解决的依据,如果加装了行车记录仪就再好不过了。
4、非机动车事故,如双方都无大碍的情况下可考虑私了,如有人员受伤,或者双方存在争议的,一定不要私了,立马报警,并在48小时内上报保险公司。
5、责任预判
责任判定可简单分为4种情况:
1、机动车全责。(如机动车走非机动车车道,机动车闯红灯等)
2、双方责任。(非机动车逆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这种情况比较多,责任分级也比较多,如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等)
3、双方无责。(交通意外事故等)
4、非机动车全责。(非机动车故意碰撞、剐蹭等)
6、私了或者公断
私了的条件:双方损失不严重或者几乎无损失,并且责任认定很明确。如果双方争执不下,或者人员受到严重伤害,不管谁理亏,都要及时拨打110或112主动报警,第一公正,第二要知道只有警方出具了《事故责任认定书》保险公司才可能有相关理赔的。
7、了解相关的保险保障
主要有两方面的保险保障:
1、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也就是我们说的“交强险”。
2、商业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性要求上的,第三者责任险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选择的,交强险有固定的赔偿限额,第三者责任险有多种保额可供选择,比如30万、50万、100万、200万等,相对比较灵活,可以说是对交强险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