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金怎么计算(从事业单位到企业退休金怎么计算)
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工资计算方法
法律主观:
参加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 社会统筹的人员,达到国家规定的 退休年龄 ,实际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15年以上的,按月计发基本 养老金 。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 退休 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 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法律客观:
《 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企业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
企业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
养老保险计算解析如下:
1、养老金的多少,与购买的时间长短和金额大小有关。缴费的基数大,缴费的时间长,退休时养老金会多,反之就少。由于每个人每个时段的缴费数量不一,因此养老金的计算按“分段计算、综合结算”原则处理;
2、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3、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综上所述,退休养老金顾名思义就是劳动者在退休后能得到社会保障,能依靠原有积累的资源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解决了一定的后顾之忧。也可以为下一代减轻一些负担和压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劳动者在劳动期间注重效率的提高。而且养老保险的确定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的跨度,更有利于社保制度的完善。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第八条
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第九条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计算方法
法律主观:
目前政策, 退休 以后的 养老金 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老金组成( 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还有过渡性养老金)。 企业的职工退休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一一 一、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 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法律客观:
《 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企业养老金计算公式
企业养老金计算公式一般分为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等于职工月工资乘以月缴费比例乘以月工龄系数
其中,职工月工资是指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月缴费比例是指企业和职工按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占职工月工资的比例,月工龄系数是指职工从参加养老保险开始计算的月数所对应的系数,一般为0.5%到3%。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乘以个人账户月利率乘以个人账户存储月数
其中,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是指职工个人账户内的养老保险储存额,个人账户月利率是指政府规定的个人账户储存利率,个人账户存储月数是指职工个人账户内养老保险储存的月数。
最终的企业养老金待遇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政策规定和计算方法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具体情况需要参照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进行了解。
企业退休金的具体规定如下:
1、参与条件:企业退休金是企业自愿设立的,员工可以选择加入或不加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参与条件,通常要求员工必须在企业工作满一定年限或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参加;
2、缴费方式:企业退休金的缴费是由企业全额缴纳,根据企业制定的方案,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员工的养老保险金。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将缴费金额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和投资;
3、管理方式:企业退休金的基金由企业自主管理或委托专业机构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方式,但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退休待遇:企业退休金的退休待遇是根据企业的规定和个人缴费情况等因素综合计算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退休金的计算公式和标准。一般情况下,企业退休金的待遇应该高于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
综上所述,企业退休金的具体规定可能因不同的企业而有所不同,具体应根据企业制定的方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同时,企业应当依据实际情况缴纳养老保险金,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投资,确保员工退休后能够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企业职工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退休工资是每一个正式职工在离职之后都可以领取的,比如企业、大型公司、国有单位都是有退休工资的。那么大家知道企业职工退休工资如何计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企业职工退休工资如何计算
企业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
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
5、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二、退休工资是什么
退休金(PensionPlan,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或工作人员退休后一次或分次支付给职工的服务酬劳的一部分。企业制订的退休办法,应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使其老有所依,对社会的安定和提高企业效益均有益处。
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退休时怎么算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组成。
(一)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三)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四)企业养老保险=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五)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影响企业养老保险的因素,具体如下:
[1]退休时上年度省平工资(省平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养老金也就逐年水涨船高。所以,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多);
[2]本人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
[3]个人账户储存额(缴费金额越多,养老金越多)。
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计算方法: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十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本人缴费年限)×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第十五条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第十九条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如何计算退休金?
退休金公式计算: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一年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995年12月31日及以前未建立个人账户的累计缴费年限×1.3%(计算系数)。退休养老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另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
一、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1、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
2、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缴费义务;
3、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 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
二、个人养老金领取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2、本人的户口;
3、本人人事档案;
4、登记照片一张。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薯尘:符合第一条(一)、(二)、(三)项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90%发给。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80%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革命工作,连续工龄满20年的,按本闹手颂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连续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70%发给;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60%发给。退休费低于25元的,按25元发给。符合第一条第(四)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90%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80%发给。同时具液郑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应当按最高的标准发给。退休费低于35元的,按35元发给。
企业退休养老金的计算方式
企业职工退休金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地方养老金
一、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公式中,“实际缴费工资指数”即Z实指数(下同)为被保险人参保缴费至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期间,相应年度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被保险人曾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并在统筹范围办理退休的,Z实指数为其各阶段的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相应年度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比值之和的平均值。
二、过渡性养老金公式中, “视同缴费年限”即N同为被保险人1992年9月30日前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缴费工资指数”即Z同指数为1;
“1998年6月30日前的实际缴费年限”即N实98为被保险人1992年10月1日至1998年6月30日期间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连续工龄(含实际缴费年限)。
扩展资料:
养老金领取条件: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要领取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是累积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
2、按照相关规定,我国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3、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以下称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老金
企业职工退休金计算方法
法律主观:
养老金本着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积累的原则积累、运作。一、退休企业职工退休金怎么计算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4、过渡性调节金以当地现行标准为基数,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计发。2015年及以后退休的,不再发给过渡性调节金。二、注意事项:1、退休后养老保险不能转移,在职职工的养老保险可以办理转移。但职工已经退休,已经确认养老金的领取和领取标准,就无法再进行养老保险转移了,但可以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养老金异地支付(需要个人承担银行相关服务费用)。2、个人缴费满15年后不继续缴费,退休时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个人缴费满15年,仅仅是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基本条件,只要职工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仍处于就业、有收入状态,就要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如果中断缴费,将会直接影响到个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水平。3、在每年的上半年退休的人员,计发其退休养老金时,所涉及的上年度本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按上二年度本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在每年的下半年退休的人员,计发其退休养老金时,所涉及的上年度本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按上年度本市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法律客观:
《 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企业退休金如何计算方法
企业退休金计算方法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来进行计算的。下面是一般的计算方法:
1. 确定退休金基数: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确定退休金基数。一般情况下,退休金基数是职工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平均工资。
2. 计算个人账户储备: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将职工的个人账户储备计算出来。个人账户储备是指职工在企业工作期间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和企业给予的补充养老保险费用的总和。
3. 计算企业应缴纳的退休金: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计算出企业应缴纳的退休金。企业应缴纳的退休金是指企业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出来的退休金。
4. 计算个人应得的退休金: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计算出个人应得的退休金。个人应得的退休金是指职工在退休时,根据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从企业应缴纳的退休金中分配到的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退休金计算方法可能因企业所在地区、企业规模、职工工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计算方法应当以企业制定的具体方案为准。
【法律依据】:
《实施若干规定》第二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实施若干规定》第三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