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款怎么样投诉? 工程款不负投诉电话
政府工程拿不到钱去哪里投诉
工程款拖欠可以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投诉解决,或者向建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双方可以先行协商,催告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协商不成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请求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就该工程拍卖价款受偿。
电话12333直接实名举报。中国政府网在“便民服务”专栏中开通了“拖欠企业账款典型案例查询”服务。此项服务可查询部分国有企业与部分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典型失信案例。
工程款拖欠可以去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也可以到当地法院起诉。可以向法院起诉,符合条件的话,也可以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造成工程款被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是政府投资的项目。
如果质疑方对监管部门作出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监管部门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对投诉案件进行处理的话,质疑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在工程款没有按期支付,有拖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协商和诉讼两种方式进行解决。
法律分析:工程款拖欠可以到人民法院投诉解决。拖欠工程款,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胜诉后,拖欠方仍不支付的,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欠工程款如何投诉
拖欠工程款可以拨打12333或者12351举报,也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进行讨要: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欠工程款往哪里投诉 可去工程所在地的住建部门、建委等处咨询去官网或者当地部门查找投诉电话。如果拖欠的工程款包含工人工资,可去劳动监察部门咨询,不过最后拿回钱还是要靠法院或者仲裁诉讼解决。
法律分析:工程款拖欠是可以去工程所在地的信访局和建设局投诉的,还可以凭借欠条、施工合同、竣工结算文件等证据并书写起诉状向工程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欠工程款不给还可以找政府部门投诉。拖欠工程款,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胜诉后,拖欠方仍不支付的,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工程款拖欠可以去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也可以到当地法院起诉。可以向法院起诉,符合条件的话,也可以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造成工程款被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是政府投资的项目。
拖欠工程款找何部门投诉
1、法律分析:工程款拖欠是可以去工程所在地的信访局和建设局投诉的,还可以凭借欠条、施工合同、竣工结算文件等证据并书写起诉状向工程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2、拖欠工程款可以拨打12333或者12351举报,也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进行讨要: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3、法律主观:拖欠工程款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4、法律分析:工程款拖欠可以到人民法院投诉解决。拖欠工程款,属于普通民事纠纷,只能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判决胜诉后,拖欠方仍不支付的,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5、工程款拖欠可以去到当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也可以到当地法院起诉。可以向法院起诉,符合条件的话,也可以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造成工程款被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是政府投资的项目。
6、拖欠工程款最快最直接的解决电话是12345。
拖欠工程款找哪个部门投诉
拖欠工程款可以拨打12333或者12351举报,也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进行讨要: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法律分析:工程款拖欠是可以去工程所在地的信访局和建设局投诉的,还可以凭借欠条、施工合同、竣工结算文件等证据并书写起诉状向工程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的。
法律主观:拖欠工程款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建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拖欠工程款怎么讨要
讨要工程款最快最直接的办法有法律途径,找熟人催要,找讨债公司。具体如下:拖欠工程款讨要的方式有:首先可以先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有关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有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
提起代位权诉讼。有些发包人往往以对外债务收不回来为借口表示无力支付工程款,对此承包人可按照规定提起代位权诉讼。直接起诉。判决胜诉后却发现发包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但发包人对第三人有到期债权。
第三,到法院起诉。在某些方面,起诉仍然是要回工程款的最有效途径,也是最合理合法的途径。
拖欠工程款不还怎么办?如果工程款没有支付,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要求对方支付工程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07条规定,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
工地老板拖欠工程款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的方式讨要,当事人如果要提起诉讼,需要注意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