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2023)
一、诉讼的基本问题
1. 诉讼是什么?
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法院依法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式。
2. 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公正、平等、合法、及时等。
3. 什么是合格的诉讼条件?
合格的诉讼条件包括法定的诉讼主体、法定的诉讼客体、具有适格诉讼权、具备法定的诉讼资格等。
4. 诉讼的程序有哪些?
诉讼的程序包括立案、应诉、举证、开庭审理、判决等阶段。
5. 法官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法官在诉讼中担任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判人,负责保障程序公正和权益的实现。
6. 什么是调解?
调解是指法院对纠纷案件进行和解协商,旨在双方当事人积极解决纠纷。
7. 已经达成的调解协议如何执行?
已经达成的调解协议应当由法院作出调解书,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强制执行。
8. 什么是仲裁?
仲裁是指当事人通过仲裁委员会解决民事争议,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
9. 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条件是什么?
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需要符合一般执行程序、保护公共利益、兼顾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条件。
10. 什么是执行?
执行是指法院强制执行法律判决或调解、仲裁裁决等,并通过执行程序实现当事人之间的权益。
11. 法院对执行过程中的财产和权益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法院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等,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12. 什么是再审?
再审是指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提出申请,要求进行二次审判。
13. 适用跨境民事诉讼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有什么要求?
在适用跨境民事诉讼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中,要求尊重国家的主权和法律、平等对待当事人、促进纠纷的解决等。
14. 什么是公示送达?
公示送达是指对民事诉讼中的适格不特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公告的形式进行传达法律文书。
二、诉讼中的当事人问题
1. 什么是民事诉讼的原告?
民事诉讼的原告是指提起诉讼并要求法院判决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一方当事人。
2. 什么是民事诉讼的被告?
民事诉讼的被告是指在诉讼案件中被原告指控侵害合法权益的一方当事人。
3. 什么是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是指经法律授权的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4. 诉讼代理人的资格和义务是什么?
诉讼代理人应当具备法定的诉讼资格,代表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5. 什么是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是指在诉讼中与当事人的权益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方。
6. 诉讼中的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有哪些?
在诉讼中,原告和被告负有举证责任,即需要提供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7. 什么是诉讼请求和诉讼标的?
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的请求,诉讼标的是指纠纷的对象和要求法院给予保护的权益。
三、证据的问题
1. 什么是证据?
证据是指用于证明事实和合法性的客观材料或信息。
2. 什么是充分证据?
充分证据是指能够对争议事实作出令人信服的证明的证据。
3. 什么是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是指法院在诉讼中采取措施保护证据免遭损毁或丢失。
4. 什么是鉴定?
鉴定是指法院根据需要委托具有专门技能的人进行的事实调查和科学鉴定。
5.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质要求是什么?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具备专门的技能和资质,且独立、公正、客观。
6. 什么是书证和物证?
书证是指以书面形式记录的证据,物证是指通过实物展示的证据。
7. 何为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获取、保存和使用符合法律规定,没有违反法律程序和规定的行为。
四、判决和执行的问题
1. 什么是支持判决?
支持判决是指法院判决当事人占有某种权益,并需要保护或追求其权益的执行程序。
2. 什么是担保判决?
担保判决是指法院判决当事人为给予法院担保,而执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全文(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