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全责被起诉会怎么处罚(逃逸全责被起诉有哪些后果)
本文导读目录:
逃逸全责被起诉会怎么处罚
逃逸全责是指在交通事故中,造成事故的一方逃离现场,并且负有全部责任。逃逸全责行为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罚。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逃逸全责被起诉后可能会面临以下处罚:
- 刑事处罚
- 民事赔偿
- 行政处罚
刑事处罚
逃逸全责被起诉后,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构成犯罪,最高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具体的刑罚将根据逃逸行为的情节、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来决定。
以下是一个相关案例:
案例一 |
2019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A驾驶车辆与B驾驶车辆发生碰撞,造成B受伤。A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被认定为逃逸全责。经法院审理,A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
民事赔偿
逃逸全责被起诉后,被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逃逸全责的一方将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以下是一个相关案例:
案例二 |
2018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C驾驶车辆与D驾驶车辆发生碰撞,造成D受伤。C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被认定为逃逸全责。D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C承担赔偿责任。经法院审理,C被判决赔偿D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0万元。 |
行政处罚
逃逸全责被起诉后,还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将被处以罚款,并可以吊销驾驶证。具体的处罚将根据逃逸行为的情节、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来决定。
以下是一个相关案例:
案例三 |
2020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E驾驶车辆与F驾驶车辆发生碰撞,造成F受伤。E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被认定为逃逸全责。交警部门对E进行行政处罚,罚款5000元,并吊销其驾驶证。 |
综上所述,逃逸全责被起诉后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具体的处罚将根据逃逸行为的情节、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来决定。
逃逸全责被起诉有哪些后果
逃逸全责被起诉是指在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逃逸并被认定为全责,被受害人或相关当事人起诉的情况。逃逸全责被起诉的后果涉及刑事责任、民事赔偿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步骤描述解答。
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根据该罪名,肇事者可能面临以下刑事责任:
- 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以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重的,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案例1:2019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驾驶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后逃逸。经调查,肇事者被认定为全责。后经法院审理,肇事者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案例2:2020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驾驶机动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后逃逸。经调查,肇事者被认定为全责。后经法院审理,肇事者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事赔偿
逃逸全责被起诉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的后果。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肇事者应当承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逃逸全责被起诉后,肇事者可能需要承担以下民事赔偿责任:
- 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直接经济损失;
- 赔偿受害人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 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如车辆维修费、财物损失等;
- 赔偿受害人的丧葬费(如造成死亡)。
案例3:2018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驾驶机动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后逃逸。经调查,肇事者被认定为全责。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赔偿医疗费、车辆维修费等损失。法院判决肇事者赔偿受害人共计20万元。
社会声誉
逃逸全责被起诉还可能对肇事者的社会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逃逸行为被公众谴责,可能导致肇事者的声誉受损,对其个人形象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案例4:2017年,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驾驶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后逃逸。经调查,肇事者被认定为全责。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公众关注。肇事者的社会声誉受到严重影响,其所在公司解除了与其的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逃逸全责被起诉的后果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赔偿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交通参与者应当遵守交通规则,如发生交通事故应及时停车并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